阅读历史 |

第379章(1 / 2)

加入书签

伙计眉开眼笑,他压低声音指了指楼梯道:“郎君且去,你没有请柬,就在外围落座,瞧个热闹就好了。”

王霖颔首,便上。

整个二楼拥挤着数十名衣冠楚楚的士子,正在听一个俊秀公子哥儿高谈阔论。

王霖站在人群后头,略听了听,就随意找个角落坐下。

身边人都在认真听讲,也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无非是四书五经。

王霖兴趣缺缺,却一眼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韩庭。

蓝色的儒衫,清瘦的身材,五官精致,气质优雅,只是偏阴柔一些。

王霖见过韩庭两面,但没有过多交集。

韩庭左右两侧,分别还趺坐着三个同样姿容华美的同龄公子哥儿。

不断有士子请缨发言,畅谈的内容无非还是未来会试的题目,诗赋,经义,论,策什么的,王霖越听越是头大,有些后悔不该上来凑趣。

很多人说他当初放弃文科而攻武科,为大不智。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诗词歌赋还好,毕竟他还可以抄,可让他去考这些四书五经之类,那真就要了他的命。

好在这群读书人讨论了会会试的考题内容,关注的焦点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

无非时局、政事和经济、民生。王霖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必须得承认,有不少人还是颇有见地。

但谁知一位来自陇西李氏的士子,突然就将话题转到了文、武孰高孰低及王霖身上。

结果……质疑声四起。

尤以为秦桧鸣不平者甚众。

第236章 醉里桃灯看剑,赠张叔夜!

以王霖如今的权势、地位,公开非议,估计也就是这群书呆子愣头青敢了。

或许他们认为,如此更能显示风骨吧。

即便朝堂上那些翰林言官,也只敢在朝堂上公开弹劾,而私下里是半句也不敢妄议的。

想想王霖的三尺剑。

王霖早料自己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名声”很臭,屡屡被指摘为“幸进之徒”或“凶残之辈”,闻之倒也没有动怒,只是却没想到秦桧的名头这么大。

一个卖国贼,至于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