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章(1 / 2)

加入书签

范质如此激烈反对,明显是有违郭荣的安排。

相权必然出现了问题。

赵匡胤出言反对,也让郭荣察觉了异样,赵匡胤身为武将,不可能不知罗幼度此战的意义,他反对的太牵强了。

就是不知赵匡胤是羡慕而产生的不满,还是别有他图。

韩通与赵匡胤的矛盾……

是韩通出了问题?

还是赵匡胤出了问题?

郭荣手上的消息太少,一时间无法立刻作出的判断,却也知道局面已经是一团乱麻。

“幼度还未回师,已经混乱至此……”

郭荣本是暗暗感慨,却给自己提了一个醒。

不是罗幼度还未回师而迷乱,是因为罗幼度未回师才会乱。

自己无法理事,又无罗幼度这种能镇服朝野的人物坐镇,这才给了宵小争权的机会。

谁有资格与罗幼度争权?

郭荣脑海中只闪过一个人名……赵匡胤。

至于范质,那就是给眼前局势迷了眼睛的蠢蛋,真以为有了调兵权,大周十五万禁军就能为之所用?

郭荣压根就没将他放在心上。

手上有兵,才有资格争。

当前的汴京,手中掌兵的唯有两人:赵匡胤、韩通。

韩通的情况,郭荣有一定了解的,他属于破格提拔上来的将官,在侍卫亲军司待的不长,能够稳当的压住那一众骄兵悍将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能耐跟罗幼度争权。

而且郭荣对于韩通的品行有一定了解的,韩通就不是那块料。

唯有赵匡胤有这个资格与罗幼度争。

就好比曹操会防着司马懿,不会去防备典韦、许褚一样。

这两货就不具备造反的能力跟脑子……

赵匡胤八成是利用赵家的人脉,趁着韩通未能完全掌握侍卫亲军司的时候,做了一些小动作。

联想韩通对赵匡胤的态度,郭荣凭借对麾下诸人的了解,竟将是非对错猜得七七八八。

若罗幼度知晓,必然感慨天妒英才。要不是英年早逝,十个赵匡胤未必能从郭荣手中玩出花来。

不过这时,郭荣并没有意识到赵匡胤跟范质联合了。

只以为赵匡胤不甘于罗幼度之后,这点并不奇怪。

郭荣反而乐意见到如此。

毕竟罗幼度跟赵匡胤相互制衡,才是最完美的情况。

赵匡胤要是对罗幼度心服口服,那就没有平衡可言了。

念及于此,郭荣反而放心下来。

只要罗幼度回师,赵匡胤就不敢乱来。

毕竟赵匡胤也不想看到韩通站在罗幼度那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