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2章(1 / 2)

加入书签

洛阳城不一样,当初在布局修建的时候,就冲着国都的体量去的。

南市北市,皇城街坊,都事先规划的妥妥当当。

完全不存在商人在皇宫门口做生意,建个酒楼能够将皇宫上下看得一清二楚,或者宰相干了一辈子,在汴京买不起房子的情况。

在这个时代就没有比洛阳更加合适的都城,地基是现成的,重建、翻新都很简单。

赵普此话一出,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罗幼度在此之前,已经隐隐透露汴京太小的问题。

现在赵普提议修葺洛阳,明摆着有迎合君上迁都洛阳的意思。

迁都,于国于民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牵扯诸多的利益,自然少不了反对的声音。

庙堂上的文武官员大多都常住汴京,已经安家立业,迁都直接让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化虚有。

其中户部郎中沈义伦反对得最为激烈,他就是开封人,心自然向着汴京。

沈义伦义正严词地道:“陛下,天下即将一统,朝廷百废待兴,正是发展之机,此时大兴土木,于国不利。”

有反对之音,罗幼度并不奇怪,毕竟迁都一事,牵扯甚广。

但比他想象中的大势抵制,声音明显要小上许多。

略一思索,也是恍然。

历史上赵匡胤也有迁都的意思,结果受到了百官的抵制。

主要原因就是赵匡义在开封根深蒂固,不愿冒险。

赵匡胤也因为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遭到了文臣的牵制。

罗幼度自己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他一直维持着文武之间的平衡。

他向着哪边,哪边就占据优势,除非文武同心协力,否则他不会受到任何一方的钳制。

同时,他的威望远非历史上赵匡胤可以相比的。

如果不是真的必须,朝臣一般不会直接忤逆他的意思。

罗幼度见此心底门清,说道:“此事就依赵相的意见来吧,洛阳现嘉瑞,当浴火重生。”

第一百零三章 金刀杨无敌

身为开国皇帝,罗幼度在文武大臣心底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

他决定的事情极少有人会公然反对。

见他都拿定了主意,也无人再说了。

不过看样子不愿迁都的官员并没有打算放弃,准备迂回而行,寻找别的法子。

毕竟洛阳受战火影响,很多地方都成了废墟。

现在的洛阳百姓大多都集中在当年的东城,余地荒芜落败,杂草丛生。

洛阳宫也因无人居住,长久失修,需要重新修缮,甚至重建。

如洛阳宫的地标建筑明堂就给契丹大军入侵时拆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