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4章(1 / 2)

加入书签

马适随即出列,说道:“马适,字自得,九江湖口人……”

“师颃字霄远,大名内黄人氏……”

三鼎甲过后即是二甲进士出身,然后轮到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

“郭河,字江升,赵州平棘人……”

听到郭河的自我介绍,罗幼度目光在他身上停顿了片刻,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三十余岁,肤色黝黑,并不像饱读诗书,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反倒是一股走南闯北的江湖人的风采。

罗幼度将五十二人的名字一一记下,带着几分喜悦地说道:“你们可知这个朝廷谁最重要?”

殿下先是面面相觑,随即人群中传来一声:“自然是陛下!”

说话之人是二甲进士章夏。

罗幼度道:“章进士此言,朕不以为然。《道德经》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而江山之固,有如建高楼。楼有多高,并不是取决于站在楼顶的人,而是最底下的根基。维持整个朝廷的运转,靠的不是朕这个皇帝,亦不是窦仪、赵普、宋琪这些宰相。是千千万万基层官员,也是未来的你们。”

罗虞朝廷的科举制度与后世很不一样。

后世中举之人名次越靠前,留在京城的几率越大,他们会成为翰林院或者某某院的学士,一方面累积资历,一方面等待与皇帝套近乎的机会。

运气好,年纪轻轻就能,一飞冲天,运气不好,三四十年都没人过问。

罗幼度对此很不以为然,身为朝廷官吏,实干才能见真知。混在翰林院,天天做些笔尖上的工作,不知民间疾苦,靠什么治理天下?

故而在罗虞朝廷,所有中举人员,将会在京中各处实习。

然后会根据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天赋,下放各地为官,以官声事迹政绩为晋升标准。

至于宋白、郭贽两人,属于情况特殊。

罗虞朝廷新立,京中官员人手不足,才没有立刻实施下放制度。

现今朝廷人才济济,所有进士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

只有在基层干出了成绩,证明了自己,方才有资格调入京师为官。

“朝廷能够走多远,成就有多高,你们才是关键。”

罗幼度带着几分激昂地说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