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0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后勤保障上,罗幼度只放心张美一人。

安排好这一切,罗幼度回到了仁明殿。

丑丑罗康叡现在有些紧张,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监国一事了。

终究是年少,罗康叡面对如此重担,哪有不慌的道理。

罗幼度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寄予厚望,但也没有揠苗助长的打算想法,让他能够在这个年岁,就能在诡谲的庙堂上翻云覆雨。

不过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让他人看轻了。

罗幼度说道:“皇儿,你觉得张昭此人如何?”

罗康叡作揖道:“当代大儒,深受父皇器重,还是《雍靖大典》的主要编修之一。”

罗幼度点头道:“但为父告诉你,此人为父深恶痛绝,恨不得逐之而后快,皇儿可信?”

罗康叡惊讶地张着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昭是文儒领袖,中原少有能够与窦禹钧相提并论的大儒。

在罗幼度下令重修《六经》之前,中原上下所有读书人所读的《六经》,都是张昭校订的。

即便是罗康叡年少,也多次听说张昭之名,也听说自己的父亲对他极为器重,尽管多次忤逆,依旧给任命为《雍靖大典》的主要编修。

罗幼度说道:“可记得父皇自小教你文武并重,两者权衡之道?”

罗康叡重重地点头,说道:“孩儿记得。父皇常说,治理国家需用文,安邦定国当用武,文武并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是文武官员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千古难题,处理不好,便会生乱。唐朝灭亡一大原因便是藩镇割据,唐玄宗李隆基给了武将过大的权力,以至于安禄山掌三镇帅印,为祸天下。”

罗幼度满意地颔首。

罗康叡受到了鼓励,说道:“此后百年,武人崛起,他们不晓治国,不晓忠义,更不知廉耻,将杀戮劫掠视为常态,将投降当作理所应当。即便是契丹入主中原,异族入朝秉政,四方军阀亦无动于衷,反尊之为主。若不是耶律德光在中原为所欲为,惹得义军四起,指不定中原现在已经成为契丹领土。礼乐崩坏至此,可见其害。”

罗幼度颔首道:“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