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8章(1 / 2)

加入书签

他说道:“为兄会跟监正打招呼的,进出国子监书馆并无问题,不过想要借阅皇城书楼里的孤本典藏,这就得让陛下恩准了。”随即,他又笑了笑道:“数学一道乃陛下极力促成,他应该乐得见到此事。明日……明日你随我进宫,拜见陛下。”

正如窦仪说的,听了窦俨对新学的介绍,他强压着镇定,心中却涌现了滔天巨浪。

其实对于儒学的动荡,罗幼度是知道的,只是他并没有出门干涉,一方面他乐意见到如此,儒学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归一,就没有多余的心思来针对数学、物理之类关于未来的强国新文化。一方面他也知道除非孔子复生,不然就儒家那么多部经典,一万人有一万个意思,不是随便干涉就能成型的。

历史上同一时间也发生类似的动荡,导致程朱理学的诞生。

程朱理学由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拉开了序幕,周敦颐、邵雍、张载奠定了基础,最后由程颢、程颐、朱熹作了最终的完善。

这一套系统从北宋跨越到南宋,发展了上百年才成了气候。

罗幼度最初的念头是打算在胡瑗、孙复、石介三人形成新学基本观念的时候,再行干涉,将之改为利于朝廷的儒学思想。

他想不到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窦俨在胡瑗、孙复、石介三人之前提出了新学,而且新学之中数学还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新的儒学。

罗幼度瞬间意识到了新的未来即将在自己的面前的诞生,影响了华夏六百年的宋明理学,那个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将不复存在,出现在世界的将会是包容了数学、物理乃至于未来化学的新儒学。

“啪啪啪!”

罗幼度用力地鼓着手掌,说道:“学孔孟之道明理,学数学开智,望之先生,说得太好了。”

他看着忧心忡忡的窦仪,笑道:“可象,你也无须担忧,孔孟之道乃我华夏根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乃国之美德,朕重视数理发展,却也不会舍弃我华夏的美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虞契丹骑军入城

罗幼度并非忽悠敷衍窦仪,发展科技固然重要,但是国人的美德一样重要。

他在后世就很反感一群公知片面的自由论调。

相比所谓的自由,他更加崇信老祖宗传承下来那生而为人所应当担负的责任。

窦仪闻言也宽慰了不少。

罗幼度对于窦俨的新儒学极有兴趣,拉着他这位未来的鸿儒,细细说了一些自己对于儒学的理解。

罗幼度确实不精于儒家经典,来到这个时代那么多年,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钻研《四书五经》,充其量就多读了几遍《论语》、《礼记》这类用的到的典籍,但是他对于儒学并非一无所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