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2章(1 / 2)

加入书签

罗幼度看着手上的奏章,又看了看赵普盖的相印,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个蠢货!

他查了一下奏章的署名,却是都官郎中赵逢。

原来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使大明宫中的史馆遭焚,令得唐武宗以后的官方史料大多都散失。

同时张议潮的后人建立西汉金山国行为等同反贼,曹家又篡夺了张家的权势,对于张家自然没有什么好话,以至于张议朝归唐这样的英雄事迹给彻底埋没了。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张议潮的事迹,更不知道归义军的由来。

张议潮的事迹还是在宋仁宗年间,欧阳修修史的时候,从寥寥数笔的零星记载中找出来,加以补全的,即便如此,张议潮也未能立传。

赵普的才略跟文化水平不成正比,他压根就不知道有张议潮这个人物,所以理所当然的同意了废除归义军的决定。

第一百六十七章 状元、探花

汴京归云酒肆,客流满座,说书人抑扬顿挫地说着故事,引得了满堂喝彩。

随着生活的富足,到酒肆茶楼听书已经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习惯。

二楼隔间。

“圣功兄!”

“秉阳兄!”

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高举着酒杯,神采飞扬。

这两人可不一般。

左边青年叫吕蒙正正是今科状元,右边的青年叫温仲舒,乃是今科探花,都是名动京畿的好人物。

两人年纪相同,又是同科三鼎甲的成员,一见如故,关系极为密切。

吕蒙正少年孤苦,二十六七的年纪,一脸老成。

温仲舒面貌略显生嫩,却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所谓探花郎以容貌论,温仲舒凭借自身的相貌,为此谣言正名。

两人皆是进士及第,能够直接入朝任职。

吕蒙正官拜将作监丞,而温仲舒担任大理寺的评事。

在职期间两人皆有不俗表现,尤其是温仲舒为人圆滑,敏于应务,为人处世刚柔相济,获得了极高的好评。

此番归义军归附,自然需要朝廷的官员接管军政事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