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2 / 2)

加入书签

以李斯执掌的权柄,即便赵高谋逆,只要他有力挽狂澜的决心,总有一争的余地。只是他私心过重,怕扶苏继位,宰相之职旁落,才与赵高同谋,用心之恶,并不亚于赵高。

李厮列传,篇幅并不长,可是大家都各有所思。

世子想的是,到底什么是君臣之道。真要是说起来,这天下岂不是没忠臣?那些打着忠诚旗号的大臣,实际上也多半是为了他们自身的权势与利益。真到了舍生取义之时,又有几个还能记得“忠”字。

又想着,阉人之祸,竟是从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地位低下的阉人,给他个机会,也有改天换地之能。自古以来,重用阉人取祸的皇帝何其多。

汉唐中晚期,宦官之权大,可以直接废立君王。就说大明朝,士大夫瞧不起阉人,可权阉可曾少了?“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俘,大明几乎亡国,祸因就是大太监王振。

原想着这些人身体畸零,富贵都依附在主人身上,当可信可用。现下想想,他们没有廉耻之心,又哪里晓得忠义之道,还不如士大夫顾忌名声。

道痴则是佩服李斯,大半生算是辉煌。即便不是国君,可是影响力丝毫不比秦始皇弱。唯一犯的错,就是晚年脑子二了。

人皆有私心,对于一个爬了半辈子,从地方小吏到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舍不得手中权柄也说得过去。

与赵高合谋、矫诏杀扶苏、扶持白痴胡亥,这些仔细说起来,算不得什么。历朝历代皇权之争,有几个光彩的?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再想要保住权柄的时候,放弃了权柄,最后才死于赵高的谗言之下。

一个实权丞相,真要强硬起来,还对付不了一个内侍?不过是碍于颜面,想要名声,不愿撕下那层遮羞布。

有的时候,要面子可是会死人的。

同样是扶持胡亥,权柄掌握在李斯手中,与掌握在赵高手中能一样么?

赵高不过一阉人,手握权柄,不过是横征暴敛,为己谋利,祸国殃民;李斯学的是治国之道,又辅佐秦始皇三十多年。

他若是手握权柄,修生养息,还不知中国历史会如何走向。

本是有能力左右历史之人,却被历史碾成齑粉。做权臣难,想要做个善终的权臣更难。

王琪则是不以为然,这个李斯算是个有志向的,并且通过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这老头子,七十岁了,不思主动致仕,反而只因担心退休,就参与谋逆,可见多精明的人,到老了都要犯糊涂。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好,该退一步的时候就要退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