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1 / 2)

加入书签

“我心里面也是知道刘公子对我们好,但最近我也挂念家里面,我们在这是吃饱了,可是家里面闹饥荒呢,所以有时候没心思做事,唉!”

“可不是嘛,我也挺挂念家里的,现在又不能回去,怕回去之后就进不来了,那到时候连自己也要跟着挨饿,今年这小麦绝收,现在这粮食差不多都吃光了,也不知道这后面该怎么过。”

说到眼下的灾荒,这些人一个个也是忍不住愁眉苦脸起来,都在担心自己的家人,因为随着旧粮越来越少,这饥荒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第166章 万木匠

天津造船厂。

造船厂的选址靠近海边,靠近天津港口这边,占地面积极广,周围大片的土地全部都被刘晋给买了下来。

不仅仅是用来建造造船厂,同时在未来也是准备用来建造一所专门的建造海船的学校,也建设了庞大的家属区,用来安置造船厂的员工。

因为刘晋对造船厂非常的重视,投入了大笔、大笔的银子,所以尽管这造船厂这边开工并不是很久,但在大量人手和大笔、大笔银子的投入下,这里也是已经颇具规模。

其中的家属区这边更是已经建好了大量的房屋,这房屋有的是一进的房屋,有的是二进的房屋,还有的是占地比较广的三进的院子。

刘晋深知这造船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纵然是自己有技术,但是这技术也还是需要人去学习、去做的,这也就是意味着造船厂这边需要大量的人才,造船的人才。

只有拥有大量人才的基础上才能够造出合格的船只,才能够大规模的造船,并且将造船的技术推陈出新,不断的进行升级换代。

这就必然要重视对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重视、培养,在这方面刘晋准备学习后世的科技企业,对人才不仅仅要给高工资,还要想办法解决他的住房问题、小孩子的读书文明,甚至于对于单身的单身汉,还要想办法解决他的终生大事。

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留住人才,并且让大家知道人才的可贵,从而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去专研这个造船技术,逐渐的提高造船水平。

现在的天津造船厂,虽然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投入下去,但是因为大明禁海已久,这造船的人才奇缺无比,根本就很难找到造船的人才,所以刘晋也是一边千金买骨,一边和西山煤业这边一样,自己来培养造船的人才。

在招工的时候就已经区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木工、铁匠、泥瓦匠等等手艺的人待遇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造船这边,大量的木工都汇聚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