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2 / 2)

加入书签

并且按照刘晋的吩咐,优先将玻璃制品卖给能够提供大量粮食的商人,用粮食来购买的话,还可以给以价格上的优惠,所以这一次也是采购到了足够的粮食。

“这玻璃的买卖还真是一本万利,一船的玻璃制品带过来,不仅仅换回来五百万斤大米,更是换回来三百万两白银,采购这些粮食所花掉的银子连零头没有。”

想到这里,杜明恩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也是个商人,以前也是做粮食买卖的商人,将南方的大米运到北方来销售,说起来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了,靠着粮食的买卖也算攒下了不少家底。

但是和刘晋比起来,他顿时就觉得自己以前那根本就是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以前累死累活的,一年忙到尾顶了天能够赚几万两银子,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这还是粮食买卖,属于这个时代最赚钱的几个买卖之一,和盐、铁、丝绸、茶叶、布匹等买卖并列为这个时代最赚钱的买卖。

可是刘晋呢,一个西山煤业靠着卖以前没人要的煤炭仅仅在京城这边就能够赚百万两银子一年,搞出来的玻璃厂,那更是暴利的东西,古今楼都是京城达官显贵们争相消费的地方,现在又跑到海洋上来发财,来一趟朝鲜竟然可以赚三百万两白银。

这手段,这发财的速度,他是真的叹服。

好在这买卖也是有他的份,这船队和玻璃厂是分开的,船队赚的钱是船队的钱,玻璃厂赚的钱是玻璃厂的钱。

毕竟股东不一样,船队的股东是杜明恩、刘晋、弘治皇帝,玻璃厂的股东是刘晋和朱厚照,账还是要一笔笔算清楚。

这玻璃制品从玻璃厂这边先赊购过来的,价格按照古今楼这边销售价格的七成来算,到了朝鲜这边,杜明恩卖是按照古今楼这边两倍的价格来销售的。

所以仔细的算一笔账,回去之后将玻璃厂这边的款项一结算,再给这一次出海的船员们发发薪水、奖励等等,这一趟还是能够有两百万两的利润。

根据当初商量好的,他杜明恩能够占三分之一,也就说来朝鲜这边一趟,仅仅也不过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就能够赚到差不多将近七十万两的银子。

算到这里,杜明恩整个人都笑的合不拢嘴,这银子来的太快,太轻松了。

这更是坚定了他跟随刘晋发财致富的信心。

“难怪南方这边的那些大家族一个个都想方设法的出海做买卖,这出海一趟就足够吃上一辈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