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5章(1 / 2)

加入书签

“臣反对,实行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是国之根本,万万不可动摇,否则必生祸患。”

说话的是翰林院的一个翰林吴宽,当初就是他上言说要用银子购买粮食赈灾的,征用商人粮食会失信于民,现在听到周经这边要谏言说要开海禁,那是立刻就拿出了祖制,拿出了国本。

“臣也反对,海禁乃是国策,亦是国本,从太祖皇帝定下开始,历代先王莫不严格遵守,严厉打击私自出海的商人。”

“现如今仅仅只是为了一点海鱼就开海禁,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上负历代先王之心血,下至黎民百姓生死于不顾,臣誓死直谏,坚决不能开海禁,相反陛下理应严格遵守祖制,严厉打击私自出海之人,严禁出海捕鱼,否则国本动摇,必然天下大乱。”

第二位站出来的人叫徐子元,是一名御史,他的话极具攻击性,不仅仅反对开海禁,更是将开海禁说成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事情,在他的口中,仿佛这海禁一开,大明的天就要塌下来一般。

“臣附议,海禁乃是祖制,从太祖皇帝开始,我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就屡禁不绝,实行海禁能够有效打击倭寇,一旦解开海禁,必然会让东南沿海地区倭寇肆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第三为站出来的人叫许龙,是一名翰林院翰林,他讲出了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认为这海禁一旦解开,东南沿海倭寇必然横行。

“臣附议,海禁是绝对不能开的。”

“当年太祖皇帝定下海禁之策,划分士农工商,实行户役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坚持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实行的以农为本的国策。”

“这海禁一旦解开,商人牟利,大举贩卖我大明之财货于海外,必然致使我大明日渐困顿,普通百姓也会因为海贸之利而变成商人,放弃农耕,动摇国本,则我大明必然危也。”

“况且一旦解开海禁,我大明四方的藩属国必然年年大举上贡,而我大明国库空虚,必然无力回赠,有失我大明国威。”

第四位站出来的人就有些份量了,他叫戴珊,官职是左都御史,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的一把手,是正二品的朝之重臣。

他的话直接将这个海禁和以农为本的国本联系在了一起,开海禁就是放弃以农为本,就是动摇大明的国本。

同时又提到了藩属国朝贡的事情,因为好面子,所以每次有藩属国来朝贡的时候,大明这边必然数倍还之,导致大明大量财力的消耗,这也是严格实行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经的话一出,一个接一个的大臣接连站立出来,仿佛他激起了群愤一般,周经仅仅只是说了一句话,接下来接连十多个大臣都纷纷表示了坚决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