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3章(1 / 2)

加入书签

下河屯的老百姓非常苦,但这并不是最苦的,最苦的还是军户、炤户这些,他们才是最苦的,被户役制度硬生生的世世代代都绑在了上面,永不翻身。

“让你办盐场,你又要上交朝廷两百万两白银,又还要有利润,难道你有什么新的制盐之法?”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他已经让萧敬去查这些事情了,很快就会有结果,想了想他又看着刘晋问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他既然能够放出这样的海口,必然也是有自己的绝招。

就好像这蜂窝煤,好像这海鱼,还有出海的商船,弘治皇帝现在腰包鼓鼓的,也都是跟刘晋脱不了关系的。

“陛下慧眼如炬,我确实是有新的制盐之法。”

刘晋笑着点头回道。

“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顿时就来兴趣了,语气也是变的平和了很多,对于刘晋,他还是很喜欢的。

“陛下,传统的制盐之法很简单就是煮盐,用锅去煮海水、卤水,从而获取盐,这个方法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柴火,同样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而我新研究出来的制盐之法却是不需要煮,只需要晒就可以,依靠太阳的光照将海水给晒干,从而获得盐。”

刘晋简单的讲晒盐法说了出来。

“晒盐?”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齐声的说道。

“对,就是晒盐,在沿海滩涂之地建盐田,引海水而入,依靠太阳光照,将海水晒干,盐自然就出来了,根本不需要去辛辛苦苦的煮盐,省时省力成本又低,这也是草民为什么有信心做到向陛下承诺的。”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后世哪里还有什么煮盐,全部都是靠晒盐,产出的盐比起现在的盐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第277章 富者田连阡陌

后世单单是一个长芦盐场一年的产盐两就可以超过百万吨,而这个时代的盐场,纵然是盐场的官吏拼命的压榨炤户,一个盐场产出的盐也是可怜的很。

依靠灶台一锅、一锅的煮盐,这速度和产量自然不能快到哪里去,更何况还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很多沿海产盐的地方数量早就已经被砍的精光了。

“父皇,儿臣觉得此法可以试一试,如果这晒盐法真的可行,那以后可以在我大明大规模的推广,产出更多的盐,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的事情。”

朱厚照站了出来说道,于国于民自然是有利的,当然对他这个太子也是非常有利的,办个盐场基本上等于是有了一座金山、银山了,以后坐着收钱就可以了。

弘治皇帝没有开口,他在不断的思索,盐铁专营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现在又岂能凭刘晋一张嘴就立刻改掉。

一旦盐铁专营的铁律被打开了,这对于大明而言到底是好是坏,谁都不知道。

今天刘晋和太子可以合办盐场,明天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到时候这盐就没有办法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了。

这盐开了口子,到时候这铁呢?

铁不仅仅可以用来生产农具等等,还可以用来生产刀剑、箭头、铠甲等武器装备,而这些东西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的,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是非常警惕这一方面的,尽管这并没有什么用,该造反的还是一样造反,该灭亡的朝代还是一样灭亡,不会因此有所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