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章(2 / 2)

加入书签

可以说海盐法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可言,纵然是没有刘晋,再过半个世纪,也有人会弄出这个东西。

因为海水的缘故,本来在海边的滩涂上修建盐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水泥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修建的速度非常快。

特别是刘晋这边舍得下资本,这工钱给的高,还包伙食,顿顿有肉,这样的做工条件去哪里找?

更何况现在又是农闲的冬天,大家都闲着没事做,待在家里猫冬,有赚钱的机会自然是大把、大把的人愿意过来做事。

大片、大片的滩涂地以极快的速度变成了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盐田,盐田连绵不绝,沿着海滩一眼看过去,根本就看不到头。

而随着弘治皇帝这边的旨意下达过来,有了当今天子的圣旨保证,长芦盐田这边的招工也是终于了有气色,在待遇的吸引下,沿海地区这些穷苦的人开始穿上了长芦盐场的统一工作制服,在盐田上面忙碌起来,成为了新时代的盐工。

“放水~”

一块盐田的田埂上,田埂是用水泥铺成的,海水不断的拍打在田埂上面,刘晋、童源、李继业等人站在田埂上面,看着盐工打开了引水渠,伴随着海水的波动,大量的海水顺着引水渠进入到了蒸发池当中。

根本就不需要费力的去跳水,仅仅只是一波接波的浪涛,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脸面成片的蒸发池里面就已经灌满了海水。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交给时间,只需要慢慢的等待,等待着阳光、风。

“这大冬天的,气温太低了,效率太慢,也就是风大,不然我都怀疑冬天能不能晒出盐来。”

刘晋伸出缩在厚厚棉袄里面的手,仔细的感受了下外面的寒冷,此时已经弘治十一年的十一月了,距离过年都很快了,天气非常的寒冷,温度早就已经降到了零度十几度了。

这样的气温想要晒盐,肯定是很难的,不过这里的风大,风也是晒盐的一个重要法宝。

几天之后,刘晋再次带人来到蒸发池这里,经过几天的风吹日晒,能够很清晰的看到结晶池当中是水已经下降了很多。

“恩师,水已经下降了一半,不过这样要晒出盐来的话,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啊。”

童源看了看蒸发池旁边的一块水泥柱,水泥柱上面有专门刻画出来的长度单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科学的数据,这也是西山这边一直以来延续的风格。

到了长芦盐场这边也是如此,所有的盐田建造都是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建造的,方便拥有计算盐田的产量,同样的蒸发池、结晶池当中都有大量的刻度,用来计算水位,引入多少海水,蒸发了多少海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