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章(2 / 2)

加入书签

他是一个颇有研究精神的人,如果放在后世,绝对是一个大学者或者是大科学家,因为一旦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他就会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一定要将其中的道理给研究透彻了才会罢手。

“经济学~或许可以去试一试,和刘晋一样,自己开办一些工厂、作坊之类的来研究一下,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很快,王守仁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他准备和刘晋一样,去开办一个工厂,然后通过开办工厂来研究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

他就是如此牛叉的一个人,研究什么东西,他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开工工不是为了赚钱,仅仅只是为了研究刘晋所说的这些东西。

因为他觉得,任何的事情你没有亲自去实验,亲自去经历的话,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讨论这件事情,知易行难,很多东西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去做一做才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难处和道理。

这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一个行事准则,敢于尝试,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探寻出蕴藏在事务之中的真理。

刘晋并不知道眼前的王守仁竟然有了开工厂的想法,如果知道了,估计肯定要大吃一惊的,因为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将王守仁忽悠到了资本家的道路上去了,也不知道是好是怀。

第348章 工匠学校

刘晋很是庆幸,自己考得不错,考了个状元,进的是翰林院这样的地方,非常的清闲,每天点个卯之后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要是考的不好,像自己的两个学生,黄锦泉因为是三甲前列,直接就被派到地方去任知县了,童源属于二甲吊车尾的位置,得到了一个留在京城户部的差事,算是留京了,每天忙碌不停,累的要死。

关键是他们两个累就算了,升值还没有自己快,自己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在翰林院待个几年,一般是先升侍读、侍讲,也就是给皇帝、太子讲讲课,升到正六品,然后再升到侍读学士从五品的位置。

接着就是到詹事府任职,像王守仁父亲王华这种,这个时候差不多就是四品大员了,再从詹事府这边出来的话,基本上就是六部的侍郎了,这个时候就是三品大员了,之后顺利的话,那就是六部尚书,再入内阁的节奏了。

黄锦泉和童源两个人想要这样平步青云几乎是不可能的,两个人现在都是七品的官员,想要一步步升上去,还不知道要多久。

翰林院翰林这活,刘晋很是喜欢,属于典型的事情少、离家近、升值快的那种。

清闲的刘晋,也是正好可以将自己想要办的事情都给办好。

京城南边,距离京城仅仅只有十几里地的王家庄。

整个王家庄周围一大片的土地全部都是刘晋的土地,当然以前这片土地是英国公张懋的,后来张懋卖给了刘晋。

此时王家庄附近这里繁忙无比,上千的劳力被刘晋雇佣过来,运输钢筋水泥、建材的四轮马车排成了长龙,几座巨大的厂房正在建设当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