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1章(1 / 2)

加入书签

现在的弘治皇帝,再也不是以前的弘治皇帝了,知道用厂卫的力量,知道保护自己的钱袋子,更重要的是不再一味的相信倚重这些文臣了。

“程伯安,你就直说吧,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蚱蜢,唇亡齿寒,谁敢动我们的盐,我们就要和他们没完。”

这时,程伯安安排的人开口说话了。

“对,说说你的办法吧。”

“这不行,那不行的,还有什么办法可行?”

冯相点点头说道。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要针对的是长芦盐场,只有让长芦盐场倒闭了,或者是转变成和我们江淮地区的盐场一样,成为官办的盐场,我们就算胜利了。”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不能再动用朝中的力量,江南士林因为去年的事情遭到重创,剩下的人都在自保,再出事的话,我们就要失去在朝着的话语权,以后就没有人来维护我们的利益了。”

程伯安思路清晰,其实在这之前,他就一直在思索对策。

祝本端所说的方法也好,还是其它各种各样的方法,他都想过了,但也都被他自己一一给否决了。

真要是论背景,谁的背景有长芦盐场大?

这都是弘治皇帝、太子的产业,再加上勋贵集团,比背景是比不过的,想要靠文人们手中的笔杆子就弄倒或者关闭长芦盐场,这根本就不可能。

以前的弘治皇帝傻乎乎的,只听文臣的,又非常相信文臣倒是有可能靠着文臣们的一张嘴就让弘治皇帝不要与民争利,自己就关闭了这个麾下的诸多产业。

可是现在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也就只能够想别的办法来弄倒这个长芦盐场。

“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用的办法就是让这个长芦盐场赚不到,只要赚不到银子,这长芦盐场每年要交两百万两白银给朝廷,他们就会血亏,自然而然也就会倒闭。”

程伯安将自己的方法提了出来,核心的关键点还是围绕这长芦盐场是私人盐场,每年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税银来做文章。

他们的盐都是靠盐引直接从朝廷官办的盐场里面提出来的,这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他们这些盐商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原因。

盐拿来便宜,卖出去却是非常值钱,仅仅只是过一手,他们就赚的盆满钵满,吃的脑满肥肠,只要能够插进盐这个领域,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家族也能够迅速的成为一方豪族,它太赚钱了,也太好赚钱了。

官办盐场的开支、成本之类的根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是朝廷的盐场,里面的一切朝廷负责,反正只要有盐引,盐场就要给盐。

反观长芦盐场这里就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