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0章(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个问题,刘晋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因为大明第一银行这边发行银票的时候,刘晋就已经专门建造造纸厂和印刷厂。

造纸厂这边更是在刘晋的指点下制造出了质量相当不错的专门用来印制钞票的纸张,印制银票的纸张都是特殊的纸张,里面添加了棉花、棉绒在里面,所以质量好,遇水都不会有事。

当然刘晋不可能用这样的纸来印报纸,太贵了,制造这样的纸张比宣纸还贵,但是有这个基础在,弄出一些相对便宜的纸张根本就不是问题。

反正办报纸,刘晋不准备赚钱的,只要不亏损太多就可以了。

油墨的问题也是已经解决了,印银票都可以,用来印一下报纸自然也是不是问题,印报纸不需要精美什么的,刚刚开始的报纸也可以不需要图片什么的,只需要字迹清晰就可以。

想要办到这一步,在印银票的技术基础上,很轻松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纸张和印刷技术的事情,刘晋也是交给了下人去办,自己却是开始培训大明早报的编辑、新闻记者来、

大明早报,这是刘晋给自己办的报纸想的名字,和后世的早报差不多,都是早上的出来,让大家每天早上可以看到。

当然,这个时代肯定不可能一开始就每天都出,三天出一期就差不多了,等到条件成熟了,再慢慢的天天出。

办报纸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新闻素材的问题。

既然是报纸,报道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新闻素材,从国家大事、各地的奇闻异事、经济、军事等到相关的内容等等都可以刊登。

但这些新闻素材并不会自己飞到你的手中,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新闻记者去大明各地收集新闻素材,收集起来的新闻素材又需要经过编辑的审核。

那些新闻素材是可以发的,那些新闻素材是不能发的,那些是有价值的,那些是没有价值的,编辑的审核就非常重要了。

没有庞大的新闻记者队伍,你报纸办起来,别说一天一报了,你可能一个月一报你都不行,因为你都不知道该印一些什么东西出来。

这是这个时代办新闻报纸最大的一个难点。

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信息传递极为缓慢,除了官方这边搞出来的八百里加急速度很快之外,其它的消息传递都非常的慢,而且往往只能够在很小的一个范围传播。

没有新闻素材,报纸根本就办不起来。

刘晋将大明早报的总部放在了京城这边,直接花大价钱购买了三进的大院子来作为大明早报的办公地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