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1章(2 / 2)

加入书签

更何况,停泊在自己大明的土地上,那样也更加的安全。

银山县这里可是有两万明军驻扎,足以保证大明在倭国这边的利益。

现在大明的商船来倭国这边经商都有两个选择点。

一个是银山县这里,从大明来到银山县,还是属于北直隶,再然后直接在银山县这里将货物卖给倭国的商人。

又或者是再转运到倭国各地进行出售,都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就是抵达倭国的兵库之津,兵库之津是倭国租借给大明的,也算是大明的地盘,抵达兵库之津,然后再来专卖到整个倭国各地。

大明打赢了倭国,狠狠的教训了倭国,迫使倭国各地大名再也不敢对大明商船、商人征收重税,这极大的促进了大明商人前来倭国这边经商、贸易。

再加上银山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又有庞大的银矿,得到了银山县之后,大明这边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来。

短时间内,整个银山县的县城和银山港都变成了一片繁忙无比的工地。

银山港因为算是大明前往黄金洲的中转港口,所以刘晋、张懋等人也是投资很大,准备将它建成一个大港口。

此时,一艘艘的货船从大明这边抵达银山港,货船上面装的最多的就是水泥。

一船又一船的水泥源源不断的运到银山港,用来建设银山港和银山县。

港口内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大明这边天津港口的风格来建造,成千上万的倭人老百姓被雇佣过来,一个个都在卖力的干活。

幸太郎就是众多卖力干活的倭人之一。

幸太郎没有姓,只有名字,在倭国只有贵族和武士阶层才能够有姓,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拥有姓氏的。

他本来是石见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原本是靠种田为生,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谁知道这石见国一下子被割让给了大明,大明这边也是给了石见国的这些倭人两个选择。

一个是可以离开石见国,另外一个就是从今之后,效忠大明天子,成为大明的老百姓。

对于成为大明的老百姓,效忠大明天子,原先的这些石见国人可是没有半点抵触。

本身来说,在倭国这边就有很多人说倭人就是来源于中原大地,倭国和大明是一家人的说法在倭国还是很流行的。

另外倭国的贵族和武士阶层,他们都是用汉字,写汉字,文化上同根同源,也就是说的语言上有所差别。

再者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倭王都要向大明皇帝称臣,他们石见国的人能够直接成为大明百姓,效忠大明天子,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没有丝毫的抵触心里,反而很多人觉得非常不错。

身份一下子从大明藩属国的子民变成了大明子民,这地位不是提高了一大截?

在倭国,他们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但是这石见国成了银山县之后,他们就是大明人,这出了银山县,他们在倭国就是高人一等的大明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