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89章(1 / 2)

加入书签

是实力越来越强大的资产阶级、新式教育之时阶层同传统封建地主和儒家文人之间的矛盾。

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它和以往历史上的一切都是全然不同。

该如何治理这样的一个国家?

这是弘治皇帝时常思考的问题。

大明的疆土前所未有的广袤,大明人前所未有的富足,大明人和外界的往来和接触前所未有的密集和频繁。

还有大明内部成千上万的部族,大明海外大大小小的藩国、殖民地。

太多、太多的东西都需要好好的去思索,也是以前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和现象。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新局面和新矛盾,老一辈的这些文官们总是显得不知所措,总是无法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就如同以前的时候一样,大家明明知道国库空虚,应该要开整商税、重新丈量全国土地,限制地主士绅兼并土地,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商税就是无法开整到,朝廷就是一直穷。

大家明知道边防空虚,困顿,军备废弛,军户制度糜烂,然而就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鞑子年年扣关,东南沿海倭寇肆虐。

大家明明知道西南土司反复无常,剿不完,灭不完,时常反叛大明,借此索要好处,但是大家却也是始终想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军剿完了土司叛乱,又继续让这些土司在当地当土皇帝,时间一久,他们又反复无常,始终没有人想到改土归流,委派流官来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这些文官要么是明知道有问题,明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因为利益问题就是不去做,而且还强烈的反对朝廷去做。

要么就是这些文官,他们的脑袋里面始终就只有儒家的那点东西,什么仁义道德、以孝治国之类的,空而无物,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

根本就不明白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当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总是能想出一千种对付老百姓的办法,却想不出任何对付外敌的好办法出来。

他们沉浸于儒家所提倡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之中,却是又往往不明白家国天下的真正含义。

所以刘晋的表现在弘治皇帝看来就是何等的耀眼,刘晋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将大明帝国逐渐的从内忧外患的境地带到了现在横扫世界,天下无敌,又富裕繁华的鼎盛局面。

所以刘晋的升迁是非常快的。

基本上在一个位置上做一两年的时间就升一级了,有时候甚至于直接越几级提升,短短十四年的时间,刘晋就已经是内阁首辅了。

倒也是映了那句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