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6章(1 / 2)

加入书签

“父亲,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都是去书院读书,而我却是要去帝国理工大学读书?”

刘信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一直以来刘晋在自己子女教育的问题上都是实行新式和旧式教育相集合的办法,让刘信、刘达、刘诚他们上的是新式的学校,而且还是和普通家庭的子弟一起上学,并没有将他们送去传统的书院读书。

但同时又在家中为他们请了有名的大儒来给他们进行一些传统的教育,这其中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历史、书法、儒家的一些典籍、经典诗词之类的,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儒家传统教育去教的。

在刘晋看来,新学有新学的优点,传统的儒家教育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很多思想和精神都是非常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刘信现在中学毕业了,面临着选择,是去传统的书院读书,走八股取士的老套路,还是说去新式的高校里面学习。

而刘晋果断的给自己的儿子选择了后面的这一条道路。

传统的八股取士,它极大的限制了人的思想,将人的所有一切都束缚在几本儒家的经典典籍里面,千年的岁月,它已经越走越偏,越走越尖了。

刘晋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其中偏偏转转的走不出来,还是读新学比较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学到的东西也都是有用的知识和内容。

至于说读了新学无法做官的事情,刘晋压根就没有考虑着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这大明朝去为官。

自己弄到了一个世袭的国公铁饭碗,传给自己的儿子就可以了,有一个人在朝中就行,没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朝中为官。

这是天子所不允许的,要知道朝中的这些勋贵们,家族子弟基本上都是不在朝中为官的,只有世袭爵位的才会在朝中为官。

不可能说让你有人掌握了兵马又在朝中当大文官,这样很容易就把江山改了姓。

所以刘晋的打算是,将来除了长子刘信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弄到南非殖民地这边去,南非殖民地这边和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既不需要科举考试,也不需要担心天子猜忌之类的。

刘晋就是南非殖民商行的大股东,这南非殖民商行上上下下的人也都是各个股东家族出来的人,将来让自己的子女去这里,也是可以巩固自己家在南非殖民地的地位和控制。

同样也是远离大明这个风暴权力中心,远离是非之地,在南非这边牢牢的巩固自己的地盘,这样才能够让家族长久下去。

也就是在刘晋的规划中,未来家族是会分成两支,一支是刘信这边,在大明本土这边,继承自己的爵位,并且保持自己家族在大明的影响力。

另外一直则是其他儿子前往南非这边,维护和巩固自己家族在南非殖民地的地位和控制,保持在南非殖民地这边影响力。

其实刘晋的规划中还有第三支,那就是专门掌管刘家庞大财富的一支。

刘晋的麾下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和财富,这些年来投资的商行、兴办的工厂,在大明第一银行、天津远洋贸易行里面的股份,还要诸多殖民地里面的股份等等。

这笔财富是庞大到超乎想象的数字,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是一点不为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