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21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修河道也可以?”

“是啊,这修河道和治国安邦有什么关系,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是要靠读书才行啊,这修河道也只是一时、一地有作用而已。”

有翰林很是疑惑的说道,在他们看来,这治国之道嘛都在圣贤书里面,按照书里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修个河提、河道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

“这就实干派的人观念和思维了,他们觉得一个人所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当一个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合起来的时候整个社会和国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童瑞在河南修河提、疏通河道,可能只是那一段黄河,但如果各地的官员都能够如此的去做的话,整个大明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以后啊,大明的道路更多、更宽敞、这河提也不容易决堤、黄河不容易泛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无数件小事汇聚起来的时候,,整个大明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了。”

“他们的信条是实干才有前途!”

“原来如此,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了。”

第2061章 天子赐婚

“嗯,不错,不错。”

“这有功劳者就该提拔重用,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者就该早点回家去养老。”

“就按照这份名单去任命吧。”

尚书房乾清宫内,弘治皇帝看着韩文提交上来的名单,满意的直点头。

根据这份名单,河南布政使童瑞直接升为礼部尚书,陕西布政使方永良升为工部尚书,同时原工部尚书钟藩为吏部尚书。

这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自然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其实也算是重用、升迁了,毕竟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员,被成为天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天下官员三品以下可以直接任免、调动,都无需经过内阁天子。

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也都是吏部尚书这边为主导,要由吏部尚书提名,内阁审核、天子批准这条流程。

同时山东和南直隶这边空缺出来的大量位置,也都被韩文安排了实干派的官员给补上了,同时这一次,也是按照弘治皇帝的意思,将一批翰林院的翰林们给下放地方去历练。

翰林院的翰林和一般科举考试的官员下放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科举考试的时候,排名中后的进士,一般都是下放到地方去做官,基本上是从七品的知县、县丞做起。

这以后嘛,能够做到知府、知州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大部分都是很难有什么升迁的。

除非是得到了某位大老的赏识,或者是有比较深的背景,这才能够升迁上去,接着升迁上去之后,还要想办法进翰林院,成为了翰林院的庶吉士才真正的有前途,能够有希望成为大明的高级官员。

现在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到地方去历练,这自然是不能和他们一样了,他们属于是从朝廷中枢到地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