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0章(2 / 2)

加入书签

这处院落的院墙如同扦泥城的城墙一样,同样使用夹了红柳枝的夯土层与土坯修建而成。

院子里面没有四合院的复杂结构,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

“口”字的北面、西面、东面都是同样使用土坯修建而成的房屋。

这些房屋的屋顶皆为平顶。

里面使用粗壮一些的红柳木比较细密的排列起来构建出屋顶的结构,再在这些红柳木的上面对此土坯,并用泥浆将土坯之间的缝隙填补起来,如此便算完工。

这样的屋顶修建方式,中原几乎是见不到的。

因为根本就不防水,一旦下起雨来,屋顶的积水无法快速排除,土坯还会不断的吸收水分变得极其沉重,很容易就会塌陷下去。

但在扦泥城中却是极为普遍,也最为实用。

因为此地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雨,基本不需要考虑防水与排水的问题,反倒最需要防范的便是大风与高温、严寒。

大风自是很难将如此厚实的屋顶掀飞,就算有些地方受到了风沙的侵蚀,带上点泥浆上去便能够轻而易举的修复。

同时这种厚实的屋顶也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众所周知,泥土的导热性其实是比较差的,这样的屋顶就算被灼热的日头晒上一整天,也不会有太多的热量传到进入房屋。

而当热量好不容易快要将整个屋顶晒热的时候,不好意思,太阳也要下山了。

冬天亦是如此,室内的温度也同样不会快速流失。

除此之外。

屋内的结构亦是很有特点。

与中原不同,这里的房屋并非直接修建在地面上,而是先向下挖出了一米多的深度,然后才在这一米多深的坑洞上修建房屋。

也就是说。

这里的房屋乃是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进屋就得下几个台阶。

如此留在地面上的房屋结构就少了很多,这种结构同样能够抵抗风沙的侵蚀,毕竟承受风力的部分变小了许多。

同时,这种建筑方式也同样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这充分体现出了当地居民对抗风沙、酷暑与严寒的独特智慧。

……

当吴良等人来到这处院落的时候,阿普丘的仆人已经将这里收拾完毕。

简单的带着吴良参观了一下之后,阿普丘又颇为热心的教仆人们帮助瓬人军搬运马车上的物资,好生将他们安顿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