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4章(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后世考古界已经在一处秦国古墓中发现了一部疑似《归藏》的手抄本,但后世关于这部《归藏》的真伪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没有人能够证明这部手抄本中的内容是真的,也没人能够证明手抄本中的内容是假的,因此不可轻易相信。

不过从各方古籍中有关《归藏》的描述,有人推断这应该是一部解密万物规律与发展的后天易。

至于《周易》则成书最晚,被认为是在《连山》与《归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大道”,其中虽对先天易与后天易都有涉猎,对后世人们理解此道有不小的帮助,但此书中省略了《连山》与《归藏》中最难理解、也最为精华的部分。

因此读懂《周易》的人虽可小成,但却难以真正掌握易学的真谛,时常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偏偏还不自知。

“先天易……”

想到这里,吴良再细细品味华佗方才的话,尤其是那句“万物归于太初”,心中已是若有所悟,“根据于吉的解读,太易便是先天五太之中的一个过程,而《连山》又是解密相关秘密的先天易,同时面前的这棵建木又可能正是几方小世界、包括人间的起源……貌似这些信息都能联系在一起。”

难道……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那失传的《连山》与《归藏》中的内容从未形成过书籍,而是就藏在这疑似万物根源的建木果实之中?

毕竟相关于吉方才提到的“天皇氏”乃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帝王。

而天朝正式形成文字则是在黄帝时期,在黄帝之前虽然不敢说没有出现过任何文字,但肯定没有行程可以传播的体系,甚至在就连这疑似与九黎国存在密切关系的秘境中,吴良也并未发现任何文字,有的只是几幅极为简易的图像。

那么更早的“天皇氏”又要如何留下《连山》与《归藏》两部书籍呢?

尤其还有一些史书中提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那八万言哪怕放在后世的纸质书籍中,也得是厚厚的一本,若是方才没有行程文字体系,只能用图像来记录的远古时期,那恐怕搬来一座山也不够记的。

哪怕只有四千三百言的《归藏》,就算使用汉朝依旧占据主流的简牍进行抄录,最少也得使用几十卷简牍。

所以《连山》与《归藏》如果果真像传说中的那般是在远古时期成书,绝对不可能使用普通的载体,那根本就不现实。

除此之外。

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就像吴良此前探寻过的“经脉发现之谜”一样,易学亦是一样的道理,这玩意儿总得有一个发现的过程与方式,那么“天皇氏”又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基础与先驱的情况下发现的呢?

而现在。

仔细拒绝这华佗的经历,吴良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