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章(1 / 2)

加入书签

然后,在朝廷的主流意见之中,李续在甘宁之地的一系列举动,便成了替朝廷扬威,显现皇宋胸怀的行动。

在民间,一篇篇赞扬李续的文章、诗歌连接出现,在士人的聚会之上,充斥着李续是大宋边陲中流邸柱的讴歌之声。

当这些人在流水一般地花销着李续送来的贿赂的时候,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把玩着那些精致的首饰、璀璨的宝石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续正在不停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不停地将一个又一个的部落迁移到了甘宁地区,在那里,一个个的村庄出现了,一片片的农田被开垦了出来。

有了肥沃的河套地区,有了多年以来不停迁移过来的人口,李续便有了独霸一方的基础。而等到大宋朝廷发现这一切的时候,李续已经势大不可制了。而这个时候,李续也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朝廷多次招其返京述职,他都托病推辞,最开始还派自己的儿子上京去应付一下差事,接着便只派部下去虚应一下,再最后,干脆便懒得理会朝廷这之类的旨意了。

而让朝廷最为尴尬的是,定难军每年的军饷,物资,你还得一分不差地给拨付下去。

用朝廷中某些人的说法便是,不能在这么一点小钱之上,激怒李续,给李续造反的借口。

而为了维持这样的一个局面,朝廷不停地给李续加官晋爵,现在,李续差不多已经升无可升了,以他现在的职位,真要回到京城的话,陈规立马就得让出知枢密院事的位子来。

当然,李续敢回京城的话,等待他的,必然是枷锁和槛车。

朝廷当然想剿灭李续。

李续也想尽早地独立建国,完成自己的终极梦想。

而左右这一切的,除了宋辽之间的大势之外,更重要的便是横山党项的态度。

横山小部落是无所谓的,谁钱给的多,粮食给的多,便跟着谁干。

有奶便是娘,是他们这些小部落的生存之道。

真正左右横山局势的,是像拓拔部、嵬名部、仁多部这样的大部落。

能让自己的部落发展到如此规模的人,自然都不是傻瓜。如果为本部族谋取更大的利益才会是他们考虑的问题,至于是效忠李续还是效忠朝廷,同样也不是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之下,在最初李续还相对弱小的时候,拓拔扬威、仁多忠这些人,毫不犹豫地把屁股歪到了李续一边。

他们的态度,使得朝廷想要尽早剿灭李续的意愿化成了泡影。几次试探性的以剿匪为名义的进攻横山的战斗,全都损兵折将惨败而归之后,大宋朝廷终于意识到,想要收拾李续,必须要消灭或者拉拢横山党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