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5章(1 / 2)

加入书签

咚咚两声,有人敲响了窗户,徐宏拉开了窗户看向外边。

“徐先生,前方来报,参知政事罗相公,知枢密院陈相公率文武百官出东华门相迎,更有百姓不计其数,说是朱雀大道上已是水泄不通。”一军官叉手禀报道。

“果不其然!”徐宏看向夏诫。

东城之外,热闹宛如年节,无数达官贵人列队相迎新首辅归京。

而在西城,一队车马却是悄无声息地出了城,送行的不过廖廖十数人而已。

“大人一路保重!”罗焕声音有些哽咽。

“人活七十古来稀,你老子已经七十有一,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此时回家含怡弄孙,正当其时。”马车之内,罗素却是意态闲闲:“你记好了,做好你这职位的本份就行,其它事情,不闻不问。看在我的面子上,不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的,但千万别掺合其他事情,以你的能力,掉进去可就爬不出来了。”

新首辅进京,旧首辅自然就要退位,罗素也是一个妙人,居然选在了今日出京。

第二百五十三章:变

在很多人看来,罗素罗介山是一个极没有个性的首辅。对官家唯唯喏喏,对下属少有疾言厉色,遇有争执不决之事,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和稀泥。不像他的前任夏诫,棱角分明,便是与官家,也常常争执,扯住官家袖子不让官家退朝的事情,夏诫是经常干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夏诫十五年前被皇帝抓住了一个小错贬斥出京,去了大名府任知府,而罗素则上位。彼时,罗素五十有五,而夏诫刚刚五十。

谁也没有想到罗素在首辅位置之上一干就是十五年。

谁也没有想到,夏诫居然咸鱼翻身,十五年后重回东府成为首辅。

但不可否认的是,罗素任首辅的这十五年,却得得上是大宋最为安稳的十五年。内部,没有激烈的政治斗争,在这位相公的率领之下,大家都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外,除了与辽国小有磨擦,剩下的部分也算是四夷宾服,每当正旦大朝,来朝贺的番国也是络绎不绝。

也就是最近两年,官家开始燥动起来,罗素却没有改变,于是他虽然还是首辅,但却不得不靠边站了。

大宋的政策激进了起来。

于是便有了西北马兴的大胜。

当然,也有了河北路上崔昂的一败涂地。

如果两边都胜了,罗素说不定还能在首辅的位置之上干上一两年,因为官家需要一个应声虫般的首辅。

只可惜,河北路输了。而且西北马兴的胜利,根本就不足以弥补河北路上的失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