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6章(1 / 2)

加入书签

穷,是外面对这里最直观的一个感受。

所以,大宋不管是官家还是都堂,对这片地方,基本上都不大感兴趣,只是以羁縻的形式进行一个松散的管理。

说白了,就是这里的人自生自灭罢了。

但现在,萧诚却把这里变成了贵州路,变成了六府三州,名义上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地域了。

当然,也不要指望朝廷会对这里伸出援手,指不定他们私下里狠不得这里出点乱子,好让萧诚跌上重重的一跤。

了不起这片地方再回到过去的模样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相反,萧诚真要是把这里经营好了,他们反而要担惊受怕了。

站在不同的地立场之上,大家对一件事情自然是有着不同的认识。

且不管这件事,对于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百姓究竟是好还是坏。

他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好或者坏而已。

这两年,萧诚一直在主导着因地制宜开垦梯田,投入人力、财力来建设水利、改良种子,想各种样的法子来蓄积肥料,目的就只有一个,增产增收,尽量地减少对外部粮食的依赖。

应当说,几年下来,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整个贵州路,多出来了几十万亩土地,去年秋天,已经收获了第一波粮食,虽然产量还较低,一亩地,好的不过三百斤,差一些的便只有一两百斤的模样,但对于萧诚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

毕竟是第一年的生田,以后产量,自然会慢慢地提高一些。

萧诚已经准备把大量的官田,白送给本地百姓了。虽然这件事情,不仅是抚台衙门反对,便连下头各府各县的官员们基本都持反对意见,但萧诚并不准备改变主意。当然,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的相应的政策、赋税等的改革。

只有是自己的田,老百姓才会小心伺候,才会像爱自家的宝宝一样去精心管理、种植。

要让老百姓尝到好处,得到甜头,他们才会更加的努力,更加的爱护。

当然,这件事要做下来,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光是一个预防在分田的过程之中,被大户侵吞,被豪强巧取豪夺,被官吏贪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