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0章(1 / 2)

加入书签

毕竟做与土地有关的事情,可比做与商业有关的事情,难度和阻力都要大多了。

罗信很喜欢萧诚的做事风格。

简单明了,直指要害。

包括给萧诚写报告,你要是繁文缛节,骈四俪六地来上一篇华丽之极的文章,那是要被骂得狗血喷头的。

反而是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干巴巴地陈述事实更讨他喜欢。

贵州路上那些不了解萧诚的官员,在归初之时在这上面可是吃了大亏的。他们以为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必然会喜欢华丽的文章,每份报告必然煞费苦心的弄得繁华似锦,结果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萧诚最喜欢的便是用一个个的数字,一张张的表格来让所有有事情更加直观。

也让所有的事情,都被一个个看起来简单的数字晾晒在了阳光之下。

以往那些春秋笔法全都不管用了。

皮里阳秋的手腕,也被一个个的数字敲打得溃不成军。

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

不行要是还没有大家认可的客观原因,那就只能是你这个官儿不行。

要么下台,要么降级,因为要给行的人让路。

萧诚的这种管理风格,自然也在贵州路上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斥责其为见利忘义,向利而行。

不过呢,在贵州路这上,这样的人,终究只是一小撮,就算口有怨言,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也只敢在黑夜之中躲在某个隐蔽的地方汇聚上三五志同道合之人,借着酒劲口花花几句。

一旦出了这地方,那也是打死不认的。

说萧诚不注重文教,只怕这贵州路上所有人都是不认可的。

由岑夫子任提学,贵州路上这几年文风大盛,虽然说因为以前底子太薄,一时之间不可能窜出来许多才俊,但只看那无数新建的学宫校舍里日日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一管是谁,都会觉得未来可期。

读书,还是挺费钱的。

而在贵州路上,这些钱,大部分是官府出的,小部分是岑夫子化缘来的。

在贵州路上,萧诚对于文人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好的,只要你用心出仕,不管你有没有功名,都可以先得到一个职位。

反正贵州路新立,官员奇缺,是位子等人,不是人等位子。

你是不是进士举人秀才一点儿也不重要。

然后呢,自然就是优胜劣汰了。

有人一路高歌猛进,从区区一普通吏员,昂然跨进了正式官员的行列,有人却是原地踏步,浚巡不前。

有不少颇符声名的人气宇轩昂而来,却灰头土脸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