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4章(2 / 2)

加入书签

花间楼一经开张,立时便是门庭若市。

以为贵州路穷的人,都傻了眼。

而蒋进酒却是赚麻了。

贵州路上,狗大户可真多。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前盘踞一方的部落头人,只要见机得快的,基本上都能全须全尾的保全自身以及自身的财产,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沉淀,让他们有着数之来尽的财富。

而且,他们还搭上了联合会这趟快车。

不少人因为相信萧诚或者佩服萧诚,所以拿出一部分财产投进了联合会的一些商号之中,不管事儿,只管分红,一年下来,也是赚得极多。

钱多了,自然就要拿出来花销。

花间楼这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最大的销金窟。

在这里,经常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斗富场景。

当然,也只限于这里。

萧诚乐得让这些家伙在这里把钱花出去,反正他对花间楼这样的地方,是课以重税的。

你花得越多,花间楼赚得越多,官府也就能得到更多。

狗大户们有了面子,官府得了实惠,花间楼打出了名声,也间接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算是各得其所。

马歇推门而出,站在栏杆边上,长长了伸了一个懒腰,回望屋里,红沙帐中春意盎然,他不由嘿嘿一笑。

什么卖艺不卖身?

只不过是钱给得不到位罢了。

花间楼这位头牌清倌人,昨天还是被他拿下了,不过花了一万贯而已。

一万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怕一辈子敢赚不到这么多。

对于马歇来说,几年前也算是一笔巨款,让他来嫖一个清倌人,那他是绝对不干的,有这个钱,情愿多打造几副盔甲,一些刀枪,一些弓弩,毕竟比起享受,命要更值钱一些。

不过现在,一万贯于他而言,就是一些小钱儿了。

三年来,马湖部凭借着养殖大型牲畜,赚了大钱。

牛、马、驴子、骡子等,不善于种田却擅长养殖的马湖部,将他们的牛马贩往贵州路,基本上属于是有多少,便卖多少。

特别是能够充作战马的马匹,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