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9章(1 / 2)

加入书签

再说了,都堂之中还有一些人,觉得萧诚要是真能把大理吞了,对于大宋来说,可又是一桩开疆拓土的大功业。

比方说现在呆在万岁宫中的那位官家,对于萧诚现的情感就复杂得很。

一是猜忌得厉害,觉得萧诚就是脑后长着反骨,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学着他的哥哥反了大宋。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萧诚能够吞掉大理,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版图。

只要萧诚这么做了,这天大的功劳,在史书之上,总是会着落在他这个官家之上。

这位大宋的官家,甚至动了只要萧诚能一直效忠于大宋,他不吝封王的这个念头。

只不过这个念头刚出来,便被都堂严厉制止了。

在夏诫等人看来,这个头,绝对不能开。

事实上对于汴梁来说,西南的局面,现在已经失控了。

这不是封萧诚一个王便能改变的。

猜不透,看不穿,他们只能继续观望。

当然,对于汴梁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萧诚与大理打起来,然后打得血流成河,两败俱伤,然后再由汴梁来收拾残局。

所以现在的六盘水,又成为了大理拖住宋军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只要高迎祥还能在六盘水坚持,便能让萧诚畏首畏尾,不能为所欲为。

大家各怀心思,但对于现在威宁的董奎来说,情况就太严重了。

董桢全军覆灭。

这大大出乎了董奎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董桢率部与毕节的宋军王柱所部天狼军对峙,双方这三年来,大大小小的摩擦也不知有多少起,也不见天狼军占到了多少的便宜。

天狼军是很精悍,但董桢率领的也是由易娘部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石门蕃部的精锐力量。论起骑兵的水平,董奎自认为要比天狼军还要好。另外这三年来,董桢又在边境之上建立了以金沙寨为核心的防御集群。

直到前方有军官逃回威宁,董奎才弄明白了具体情况。

芒部与乌撒部的突然叛变,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