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6章(2 / 2)

加入书签

酒会上的蒙巴顿打眼一瞟,见到艾伦威尔逊和阿里真纳聊得开心,心中颇为不是滋味。

一个专员助理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无非就是稳定大于一切,希望阿里真纳相信自己。

只是这个酒会的场合确实不适合谈事情,两人约定找一个时间沟通一下,关于如何让巴基斯坦出现在世界上。

因为阿里真纳在穆盟一言九鼎,很多条件就不如国大党,比如出了事情没什么人商量。

这一点有过海得拉巴专员经历的艾伦威尔逊,愿意帮忙,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甚至可以不收取费用。

其实巴基斯塔的隐患确实如同蒙巴顿说的那样很大,在得知阿里真纳不改独立建国初衷的时候,蒙巴顿很直白的表示,巴基斯塔是必然要分裂的,被印度隔开的巴基斯坦在二三十年内,必然会不复存在。

这一点上蒙巴顿倒是没有估计错,甚至可以说是先见之明,但阿里真纳不为所动。

不同于蒙巴顿,在第二天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是以巴基斯坦独立为前提,和阿里真纳对英属印度未来进行讨论。

其实巴基斯坦和印度并不一定会分裂,印地语就是乌尔都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称印度斯坦语,根本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用天城文字母,后者用阿拉伯字母,前者引进的梵语借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多一些。

和内外蒙古的蒙语差不多,一个是苏联创造的书写文字,一个是传统蒙古文字,但对话是没有问题的。除了宗教不同,后来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潜在联系还是非常多的,比如宝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长期都是巴基斯坦。

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的国家语言,就是阿里真纳定下的,而他本人不懂这种语言。凭借这一点阿里真纳在穆盟的地位就可见一斑。

为什么定下一门语言做国语,就能体现阿里真纳的地位呢?首先阿里真纳不懂这门语言,再者,乌尔都语为母语的人口只占据巴基斯坦百分之八。

这就相当于某个人一拍脑袋,决定把粤语当成全国语言来推广还成功了。

关于后世网络上,什么粤语只差两票,那都是在著名网络谎言的代表,和炮党那套六十年过去了……有差不多的可信度。但阿里真纳真的做到了,让一个小语言成了国语。

巴基斯坦的未来系于一身,现在的阿里真纳在艾伦威尔逊眼中,比蒙巴顿总督重要得多。

“今天我们受到了一封电报,首相有意让丘吉尔议员,亲赴新德里,调节英属印度的矛盾,展望未来,共同进步。”

在第二天见面的开始,艾伦威尔逊就拿着目前伦敦方面的最新指示,递给了阿里真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