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8章(2 / 2)

加入书签

“而且对基督徒和库尔德人的怀柔政策,可以彰显王室对臣民一律平等的态度。非常容易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支持。”

其实这都是从印巴分治的计划当中脱胎出来的想法,虽然不同于历史,现在印巴还没有分治。但是经过他一番精心准备,带来的混战和死亡人数可以远超同期,只要英属印度独立之后带来的宗教冲突远超历史。

下一步就是政治正确的帽子一代,开始在还受到大英帝国控制的保护国当中进行一番操作了。这都是为了这些国家的王室着想,再大的民族问题,有阶级问题来的要命么?

而且不同于美国,英国可是有王室的国家,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约旦和阿曼的王室,也英国王室也很亲近,美国是一个合众国,在王室利益上面终究是差了一层。

艾伦威尔逊可从来没把王室当成摆设,不然在温莎城堡的时候就不会像是木头桩子一样老老实实的往那一站不吭声了,英国王室并不是没有实权的装饰品。

君主才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军队从法理上来说只效忠于君主,而不是国会。护国公克伦威尔的事迹几乎是不可能再现的。

实际上,英国政治的均衡很多是习惯而非法律,所以政治传统并非是永远不会被打破的。比如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这是因为汉诺威的君主开始不懂英语,去了也听不懂,因而形成了惯例。

如果现在的国王乔治六世忽然想参加内阁会议了,没有一个人可以反对,英国法律在涉及到王室尤其是国王的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果乔治六世想要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杀掉任何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首相还是谁,只要是亲自动手并且成功,他就可以随时这么做而没有后果。

费萨尔二世现在就在伦敦读书,如果巴迪娅公主还有所犹豫的话,年幼的国王在伦敦上学,艾伦威尔逊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对这位伊拉克未来的统治者洗脑。实在不行为了大英帝国,艾伦威尔逊就直接去费萨尔二世所在的学校教书。

这又不是不行,艾伦威尔逊好歹一个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兼职教书有什么不行的。这都谁为了大英帝国的下一代着想。

边走边聊,伊丽莎白王储的大婚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克拉伦斯宫外人山人海。王储夫妇带着亲切的笑容,对着跟随到这里的人摆手,体现亲民的风范。

穿着加白婚纱的伊丽莎白王储,背对着五层的克拉伦斯宫殿,对跟随而来的人海进行讲话,每停顿一刻的空隙,都被的巨大的欢呼声填满。

演讲完毕,人群才开始渐渐散去,伦敦的臣民们会把这个时间留给王储本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