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4章(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对于大英龙傲天来说,这都属于基本操作,在接到了女儿帕梅拉蒙巴顿的电报之后,深感战后财政支持有限的蒙巴顿将军,就和吉隆坡的艾伦威尔逊联系上了。询问一些军用品补充的成本问题。

毕竟这是涉及到十五万皇家海军预备役物资的事情,省钱固然是重要,但也要保证质量。

很快就收到了来自英属马来亚的电报,艾伦威尔逊在电报中表示,他可以亲自监督这批产品的质量,并且给出了只有本土三分之一的报价。

虽然电报当中信心满满,但其实艾伦威尔逊也才刚刚制订出来了马来亚的纺织业规划。纺织行业主要由四个版块构成,即基础纺织、服装制造、纺织制成品及辅料。其中纺纱、织造产业占比较低,印染和制衣业发展相对有基础。

在任何地方,纺织业都是最为基础的工业入门行业,英属马来亚当然也有纺织工厂。只不过不成体系也是真的。

但蒙巴顿将军并不知道,他计算了运费之后,将除了军装之外的后勤物资,全部做成订单发往了吉隆坡。有些不符合传统做法,但一家人的事,也没什么可说的。

第542章 产业发展计划

纺织、制糖、橡胶、锡矿、棕榈油、备用产业还有石油以及木材和钢铁、塑料,稍微在英属马来亚盘点了一下,艾伦威尔逊就发现基础条件还是不错的。

这些产业都扶持的话,在东南亚这个山中无老虎的地方,称王称霸是轻而易举。

当然后世的马来西亚也就仅仅止于这个阶段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如果没有新加坡的话,马来西亚可以算是一个东南亚的灯塔。

不过后世马来西亚的水平,对于艾伦威尔逊来说是完全不够的,起步时间和日本差不多是同时,比韩国还要早,完成历史任务是不行的,底线是弄不过日本但一定要比韩国强,实际上艾伦威尔逊还想要在人均上压制日本。

毕竟日本本国要什么没什么,还没有这么多相对有利的条件,除了社畜人数远超过现在英属马来亚的人口之外,日本是没有优势的。日本有石油资源么?有橡胶产业么?有棕榈油产业么?什么都没有,连粮食都没有。

至少要在广场协议之前,要和日本打一个半斤八两有来有回,才对得起当前的起步时间。

为什么说广场协议之前,那是因为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已经不正常了。从一九八零年到一九八五年,日本的人均产值从一万,升到了一万一千六百美元。

一九八五年是日本的辉煌时期,也就是当年出现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人均从一九八五年的一万一千六,变成了一九九零年的两万五千四。又过了五年到了一九九五年变成了人均四万。

如果英属马来亚和日本按照同一个路线进行竞争的话,等到日元升值的时候,如果英属马来亚这边没有变化,可以直接截断日本的后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