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1章(1 / 2)

加入书签

很明显在更换国家领导人的频率上,日本并不是政治制度试验田法国的对手。戴高乐上台之前,法国就换了二十三个内阁,什么叫真正的民主啊?

在和马来亚现任高级专员理查德讨论了几次之后,艾伦威尔逊判断,当前马来亚的经济转型应该是走在了日本前面。就像是之前说的人口多有利有弊。

日本人口超过马来亚殖民地五倍,调整起来就不可能于马来亚这么果断。日本必须确保本国九千万人口的稳定就业的前提下,有充足把握才能进行产业转移。

不然就会出现失业率造成社会不稳定,哪怕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日本,也保留了一些中端产业用来制造就业。因为日本的人口超过一般的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高端岗位让本国人口充分就业。

就现在的时间段来说,就出现了马来亚的纺织业开始转移到缅甸,日本的纺织业还是国家就业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

确定了这一事实的艾伦威尔逊很欣慰,人口比不过这个假想敌,勤劳程度也不可能弥补人口的巨大劣势,就只能在产业转移速度上想想办法了。

“东南亚都存在华人,我们以马来亚为主基地,通过血浓于水的关系。在各国都扶持出来一个利益相关阶层,这一点日本做不到。完成了这一步,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心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保不住了。”

艾伦威尔逊对理查德说的话相当乐观,东南亚都有华裔,东南亚都有日裔么?这就是优势,理查德也心领神会,“常务次长,这样还能稳定我们的地位。”

“当然,我们才是文明的基石。”艾伦威尔逊带着当仁不让的口吻,“政客只考虑五天之后的民调,我们可要为国家服务五十年。”

大概五到十年的时间段,造船业的利润也将对英国杯水车薪,那个时候可以考虑转移造船业,至于汽车艾伦威尔逊办法不多,英国有一堆劳斯莱斯、迈凯伦、宾利、阿斯顿马丁,这些品牌转移到马来亚也不太合适。

比较大众的牌子,倒是可以到时候试试把路虎在马来亚生产,要是路虎也不行就没办法了。

此时他愕然发现,因为苏伊士运河战争导致英国出现油荒,出现的低端家用车并没有出现,他能想到比较大众的品牌就只有路虎。

“还真是难搞。”艾伦威尔逊咬着牙,也不知道真转移了马来亚能不能撑住。英国的汽车路线还真不太适合进行产业转移。

本质上这种收买政策就是拖时间,以拖待变。要马来亚承办英联邦运动会也是如此,用英联邦运动会吸引注意力,一晃又是四年时间过去了。

从其他殖民地专员的反馈中,艾伦威尔逊知道这一次组织的参观团还是达成了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