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6章(1 / 2)

加入书签

有人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晚一点的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被大众知晓英国不行了,没有别的选项,就是苏伊士运河战争,没有第二个选择。

美国是怎么被认为不行了, 让苏联发起了全球进攻?

还不是越南战争展现西贡铁拳的时候么,在此之前,人们觉得你有问题,你也觉得你本身有问题, 人们觉得你知道你自己本身有问题,你也知道人们怀疑你有问题。

人人都觉得你有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出头鸟出来真的试一试你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既然没有出头鸟,那么就是没问题。

虽然英国经济总量已经被美国超越了,布尔战争、一战二战也很惨烈。但不管怎么说,几场战争英国都是实打实的战胜国,赢的不光彩英国还是赢了。苏伊士运河战争可完全不是这样。

处在收缩期的时候,英国不能一个劲的闷头收缩,总是要在一些事上表现一下实力仍在的,这一次就非常合适。该抢人头的时候就要抢人头。

英国出来抢人头的表演绝对不是一点作用没有,这会让英属殖民地和英联邦的国家相信,老父亲还是宝刀未老的,关键时刻还是能顶上去。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就是,导致了英联邦范围内人心浮动,觉得自己的老大已经不行了。

一旦有这种想法, 人心思变别人还为什么要跟着你混呢?找美国苏联不是更好?

虚弱一旦暴露,少说是一次战略收缩,闹大了就是英国殖民帝国瓦解, 苏联解体的结局, 几十年后的乌克兰问题,睡王再三强调美国不会干涉,把乌克兰卖了一个干干净净。

一次收缩已经是定局了,问题就是是一缩到底还是过上十年八年卷土重来,就像是里根时期那样。要是无法卷土重来了,什么伊朗、委内瑞拉、土耳其之类的地方豪强,可都排着队等着下场呢。

现在已知交战双方是在陆地上战斗,英国是一个海洋强国,反正不管是双方哪一个都打不到英国,英国当然要蹭热度,做出一副战争结束我施压的样子,印度相信不相信不要紧,英联邦相信就行了。

为巩固在英联邦国家的威信,英国必须冒险蹭热度,顺便把印度狠狠踩一脚。

此时此刻,英军重返次大陆,受到处在国破家亡境地的印度人热烈欢迎的报道,已经被各大报纸报道,乐观的报纸甚至认为,印度人会把英国请回去。

艾伦威尔逊不得不为这种想当然的言论灭火,让迪克逊对外表示,英国不会重返印度,本次行动只为和平重新降临,制止战事再起。

尊敬的外交部常务次长在做什么呢?正在表达刚刚外面人多,我只能这么干的初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