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8章(1 / 2)

加入书签

“首先我并不是在指责驻外的美军士兵,因为英军在殖民地,也不是多么善良。当然还是比美军善良的多,我只会想要说明,关于殖民帝国的定义,要是深究起来,可能会令人尴尬,尴尬的肯定不是英国,英国是殖民帝国全世界都知道。”

拿出来的所有文件和照片,全部是经过详实记录的,事实上韩国人自己都知道,美军的多次屠杀事件,这也是导致后世韩国有反美浪潮的原因。

这一次的会谈,不出意外又谈崩了,迪安·腊斯克指责英国辜负了美国对盟友的信任,竟然调查灭菌。

“如若不是美国想要将类似的待遇用在英国身上,我是不会拿出来的。美国仍然是可以值得信赖的灯塔,这些文件英国愿意存档,不进行公布。毕竟在面对苏联这个问题上,英国也不想美国的声望受损,日韩的一些孤立事件,英国怎么会真的关心呢?”

第1209章 自杀式威胁

日韩的一些犯罪行为,终究是小问题,这种事你不说我不说,两个英语世界舆论霸权的国家都不说,它就不会传到别人的耳朵当中。

战后虽然是工党首相艾德礼代替了丘吉尔执政,但英国的战后主导思维,仍然是和国家政治挑战快速变化的时期内维持英国全球大国和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

平心而论,即使苏联在战后立即退缩为不作为的国际政治力量,英国也要把上述政策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领导话语、影响能力以及打肿脸充胖子等方式维持英国国际强权的形象和事实乃是英国国家规划人员、军方和政界相当一部分心态。

帝国主义政策没有寿终正寝。中东、远东仍然是帝国重要的堡垒,英国在许多地区仍然驻留了大量部队,如波斯湾、马来亚、肯尼亚;驻军规模不可小视。

艾伦威尔逊正式在这种情况下,用学贯中西的刮地皮手段,让英国尽快回血。

事实上,英国在一九四五年就制定过入侵苏联的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就是马上从无上之权威位置上离开的诺曼·布鲁克。

天知道丘吉尔当时是怎么想的,不过认为战后英国经济萎靡只是暂时性困难的人,在当时的英国政府不在少数。。

恰巧,艾登就是这批人当中的一个,保守党认为,这是胜利的代价,美国人一定会帮英国人买单的。英国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地位却发生下滑,对英国官僚和政治家来说,这简直是反常现象。

最终买单的并不是美国,而是被掘地三尺的英属印度,以及在关键时刻帮了英国一把的加拿大, 但不管怎么说, 保守党认为的反常现象发生了但又没完全发生,失血过多的英国走出了重症监护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