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08章(2 / 2)

加入书签

解决不了艾达康,再多的斩山甲都无济于事,不仅仅是因为艾达康拥有跟骥星河一样的以气卸甲之能,还因为艾达康拥有使用核武器的权限。

所以,独立团参战之后的指挥官,被选择去阻截艾达康的骥荣欣月,交给了刘勉,刘勉又将独立团并入了众神山司令部的指挥序列。于是,独立团分兵四条行军线路,和众神山战区的兵力开始了并肩的推进作战。

但刘勉随时都可以拿回独立团的指挥权,或者说,是刘勉只要提出让独立团去支援骥星河或骥荣欣月,独立团就会毫不犹豫的转向。

“求仁得仁,又何怨!”

听到屠远洪亮的声音,刘勉在瞬间回忆起了这句话的典故,就像是五年之前,骥星河说出‘子贡不及,我能及’的时候,他在第一时间提醒了屠远一样:

公元前492年至前481年在位的卫君,是卫灵公的孙子,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他被立为国君,他的父亲回国与他争夺君位。

其时。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子贡并没有直接询问孔子是否会帮助卫国的国君,而是以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询问。

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第三子,被孤竹君立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他的哥哥,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伯夷拒而不受。

伯夷的理由是——以父命为尊。叔齐的理由是——长幼有序。

孔子的回答是:“求仁得仁,又何怨。”

于是子贡就明白了:孔子高度赞扬了伯夷、叔齐的谦让,说明了他非常不满卫君父子的争权夺利,子与父争、父与子争都于礼不合,所以不愿意帮。

典故在刘勉的脑海中回响时,他就明白了屠远的意思。

孔子讲究的是礼,那对于屠远这样的将军来说,对于他这样的上校参谋来说,对于联邦所有的指挥官和参谋们来说,又应该讲究的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帝国和联邦当然不适用于上兵伐谋的本意,其次伐交更是主和派才会提倡的用兵之道。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才是联邦真正需要的用兵之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联邦就要像是骥星河这个老匹夫一样,一路莽着战斗。

上兵伐谋的谋略,对于屠远、刘勉这样的人来说,就是应用在‘其次伐兵’之中的各种战略、战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