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1 章 得见阿姊(2 / 2)

加入书签

而谢翊却得掌凤池台重权,高处王中书之上,如此地位反转,王氏哪里不会生怨怼之心?若任其发展,王谢相斗,魏朝必又生内患,是故,谢令仪嫁给王衡,便是两家求和之象征。

如此背景下,谢令仪在王家实在处境尴尬,但若是王衡敬重或疼惜谢令仪,谢令仪自然可以好过些。

但王衡实在是个蠢材,既无其父王盛的书法之才,又无其叔父王中书的为官之志,整日只钻研鬼神之道,不理政事,神神叨叨又疯疯癫癫,为人尚且大有问题,又如何能善待谢令仪。

而谢令仪又极具才气,两人的不相宜是摆在明面上的,这段姻亲维持至此,也不过是谢令仪牺

牲自己以周全大局罢了。

谢不为更是紧紧握住了谢令仪的手,下意识脱口而出,“日后等我稳固下来,阿姊来和我住可好?”

这话实在有些孩子气,即使谢不为得居谢翊一般的高位,也不曾有外嫁女离夫家而居娘弟家的道理。

但谢令仪却抚了抚谢不为的手背,和婉颔首,眸中满是温柔笑意,“好,我等鹮郎日后来接我。”

后两人相谈,直至天色已晚,王家着人来催,谢不为才依依不舍地送谢令仪出府,但在谢令仪车驾始行之时,谢不为竟猝然大步追了上去,撩开车帘,莫名对谢令仪说道:

“阿姊,今年梅花已落,明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我一定会亲手折一枝梅花送给你。”

谢令仪教人停下犊车,紧紧握住了谢不为的手,泪终究又止不住地往下流,连连颔首,“好。”

两人又是相顾而泣,良久之后,谢席玉上前,再送谢令仪,两人这才分离。

谢不为一直站在原地,目送载着谢令仪的犊车消失在如墨的夜色之中,仍旧不肯回府,而谢席玉也始终立于谢不为身后。

等到夜风渐起,两人的衣角逐渐为风缭乱相交,谢席玉蓦地开口:“我们也是今早才得知阿姊回府的消息,那时,你已去了郡府。”

谢不为没有回首,只略皱眉头,谢席玉是在......和他解释?

“她此次回来,实在匆忙,是王氏家主欲辞官退隐,王氏便只好运作,将王衡从临川内史调任会稽内史,这般有意绕道临阳,是为了见你一面,明日又会启程去往会稽。”

虽皆是内史之职,但所辖郡不同,权柄地位亦不同,会稽不仅是魏朝最盛的五郡之一,更是诸多世家所驻之地,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谢不为此时无心再多思量这其中的权谋争斗,只喃喃道:“是为了,见我一面吗?”

谢席玉没再应声,默然许久,在转身先行回府之前,语似晚风叹息,“鹮郎,一直是你。”

谢不为心有一颤,但他始终没有回头。

*

翌日本是休沐之日,以往谢不为都是在院中清闲地歇上一天,可今日却因昨日种种,心下实在不痛快,便又乘车去了丹阳郡府,因为他知道,赵克是个工作狂,对赵克来说,从来没有休沐一说。

而他如今,能去的地方除了谢府便只有丹阳郡府,谢不为便准备去找赵克,即使是被赵克差遣做什么事,也比在房中一人胡思乱想来得轻松。

才至丹阳郡府,正巧与似要出府的赵克撞上,两人皆有惊诧,“你怎么来了?”“你怎么出去?”

说罢,两人又都仰首大笑,赵克先拍了拍谢不为的肩,“是在谢府中待得不痛快了?”

谢不为并不意外赵克能推测出他现在的心境,但也不欲多言,只道:“不知赵郡丞出府可是为了公务,不如带我一道?”

不料赵克竟摆首,“此次不是为了公务,是我一人私事。”再一笑,“不过,谢主簿倒是也可与我

一道(),也能我给提个意见。”

等到了地方?()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谢不为才知道,赵克今日竟是来看房的。

眼前的宅落正处临阳城外最为繁华的长干里,但因着靠近佛寺,故还算清净,总共地方不大,但收拾得也算敞亮,院中还有一株石榴树,上头榴花开得正艳,一看至秋时,结出的石榴定然不小。

赵克显然很是满意,但还是问了谢不为的意见。

谢不为也觉这处宅落很是不错,但有些许疑惑,“怎么赵郡丞现在才买房?先前又是住在哪里的?”

赵克并不意外谢不为的疑惑,只略微打趣道:“谢主簿是陈郡谢氏的公子,哪里知道我们这等寒门庶人的穷困生活呀,现在才买房自然是因先前买不起,而先前便只能随意赁租而居。”

他语有一顿,双眉之间倒真显几分愁虑,话语也不再打趣,而是颇有几分感慨,“我已将年至四十,夫人和女儿一直跟随我在临阳城中赁居,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倒也没给他们个安稳生活,这不,好容易攒了一些钱,总得给夫人和女儿一个属于自己的宅子吧。”

谢不为闻后当真面露羞惭,在现代,因谢女士的打拼,他过得甚至比寻常富二代还要舒坦,而在这个世界,即使所遇困难鄙嗤极多,但因陈郡谢氏的缘故,他也不曾忧虑过日常的衣食住行。

他方才那句问,倒真有“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赵克见谢不为面色,连忙宽慰道:“谢主簿倒不必心生愧惭,毕竟,如谢主簿这般出身高门,却还愿意放弃清闲,与我等一起在郡府忙碌的人实在不多,每个人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也很是敬佩谢主簿啊。”

说罢,偏头又顾陪同看房的牙人,捋须一笑,方才高谈阔论之意不在,倒有几分赔着笑脸的意味,“不知可否再便宜一些?”

牙人本对赵克不至恭敬,只有基本的礼貌客气,但从适才赵克的话中,听出了谢不为的身份,即使买房的不是谢不为,但还是欠身答道:“赵郡丞可别为难我们这些小人了,这宅子既处长干里,身价便低不了,又是难得的清净之所,两百贯已是最低,若不是房主人曾听过赵郡丞的大名,恐怕没有三百贯是不行的。”

谢不为虽不曾考虑过日常开销等事,但还是知晓魏朝的经济水平,这一贯就是一千文,等于后世更广为人知的一两,也可约等于现代的一千元,那么,这就是说,眼前这座小宅落,换算现代价格的话,总价便是二十万元。

乍听在京城里的一套房只要二十万元确实不算高,但还需考虑到此时的俸禄也就是薪资水平,就他知晓的,赵郡丞每月所领薪俸是二十贯,但郡丞之下,薪俸却很是微薄,他这个主簿便只有十贯,而其他不为官只为吏的薪俸,通常只有几贯。

而再论临阳城中的消费水平,对于普通官吏来说,能维持日常生活便算过得轻松,哪里还有余钱置办别的,更别说要买房了。

他猜想赵克现在到快四十岁才能攒下钱来买房,多半还是因他担任了快一年的郡丞之位。

看来无论哪个时代,买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谢不为略略暗叹。

赵克闻后面上笑意稍敛,似是在犹豫,又在这宅院中踱步良久,才一咬牙,“那就这座好了,将大报恩寺的典座请来吧,房契钱契一同签订便是,”

牙人闻言立即咧嘴而笑,忙不迭地出去了。

倒是谢不为有些不懂,买房自当有房契,那这典座与钱契是什么?

他将此问向赵克道出,赵克面色陡凝,还专门几步上前掩住了院门,才对谢不为道:“我身上并拿不出两百贯银钱,便只能向大报恩寺去借,而这典座便是寺中专门处理这般钱财一类事务的僧人,钱契便是借款的凭据。”

谢不为有些明白了,这便是现代的买房借贷,但又有疑惑,一是怎么借钱是向寺庙借,二是,这等事为何赵克要如此遮掩地与他说。

赵克再一叹,“哪里是向寺庙借,是在向世家高门借啊,这寺庙不过代理此事罢了,至于为何要遮掩,便是......”

他微闭了眼,“谢主簿有所不知,我此番向大报恩寺借一百贯银钱,半年之后,便要还两百贯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