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9章(1 / 2)

加入书签

而旁边正在和泥的方瑜也是眉头紧皱。

对于这所谓的蝗神,他自然是不信的,或者说,这个世界应该就是正常的古代历史世界,在他看来出不了什么神啊仙啊什么的。

不然那真实度不得直线往下跌?

而对于蝗灾,他恰好知道一点东西。

蝗虫这个生物还是很神奇的。

在现代的多重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有些生物具有十分神奇的两态性。

所谓的两态性就是,这些生物在独居的时候,和群居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而蝗虫正是这个研究最为有利的佐证。

蝗虫在独居出现的时候,无害,而且身体富含蛋白质,在某些地区还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美食。

但一旦蝗虫成群后,它们的身体结构就会改变,成群的蝗虫它们不仅仅身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而且,为了抵御天敌的捕食,它们原本无害的身体还会分泌出一种有毒化合物苯乙腈,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将苯乙腈转化成剧毒化合物氢氰酸!

因此,一旦出行蝗灾的时候,蝗虫是不能食用的,就算要使用,也要通过高温减弱毒性后才能食用。

但就算是高温,也只是减弱毒性,并不能完全剔除。

所以,闹蝗灾的时候,不管是攻击蝗虫,还是吃蝗虫都会有生命危险。

在古代,很少有人知道这点的情况下,大家就普遍将其推给了神灵庇佑。

认为这是蝗神的保佑。

所以,在有些地方还有供奉蝗神庙,期望可以以此来降低蝗灾对自己所住的家乡照成破坏。

蝗灾一般出现在大旱时代。

所谓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而之前丰南大旱,对于将虫卵产在土壤中的蝗虫来说,越是干旱的气候环境,对于它们的繁殖越有利,因为本身蝗虫就是一种耐干旱的生物。

当干旱出现后,因为地面的植被都变得非常稀松,这也让蝗虫的产卵面积变大了很多,在干旱的环境中,很多湖泊河流也都缩小了面积,甚至一些会出现干涸的情况,于是这些低洼地变成为了蝗虫们天然的产卵房。

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让干旱后总会爆发蝗灾,并且在这个年代,发生蝗灾后,对小规模的蝗灾还有所办法,但一旦是发生了大规模蝗灾,那么他们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蝗神了。

蝗虫的飞行速度不低,并且,形成蝗灾后,因为干旱地区缺少食物,它们本能的就会向着粮食充沛的地区飞行。

食物吃得越多,它们繁衍的也越快,不断的循环。

而百姓则会因此陷入困苦之中,面对大规模的蝗灾,他们只能听之任之,任由良田内的粮食被啃食殆尽,而无法做出其他的动作。

“听说,村长最近正打算在村里建个蝗神庙,打算给蝗神烧个香,希望蝗神爷爷可以不让蝗灾到我们这里来,现在位置都已经找好了,过几天就要开工了呢”

三柱子在拜了拜蝗神爷后,又对着方三多继续说道。

方三多此时手上的活都已经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