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章(1 / 2)

加入书签

因此,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与争吵,误解与矛盾是非常合理的。

若是普通人的话,或许会因此而变得成熟、懂事一些……

也或许会变得没有那么敏感、变得没那么容易被伤害。也有可能干脆变得自卑、内向,不再和人交流。

无论那种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罗素的与众不同的就在这里。

……他的反应实在太过激烈。

——如果理解不了他人的立场、如果体验不到他人的想法,就想办法去“成为”别人。

有了相同的爱好、相似的思维模式、相近的水平之后,就能够与任何人成为朋友了吧。

——如果自己的失败太过痛苦,就去实现他人的愿望吧。

只实现他人的愿望……胜利了同样可以共享喜悦,失败了也不会让自己失望。

——如果自己太过无能的话。

那就不要做自己,而去成为他人。

从最开始,就不是被动的“讨好型人格”。

而是比那更加诡异、更加异常的什么东西。

学习他人的特长、体会他人的喜好、感受他人的悲喜、实现他人的愿望。

然后,成为他人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被人们所喜爱是理所当然的。

被少数敏感的人恐惧、厌恶也是理所当然的。

……与其说是交朋友。

倒不如说是,为了取而代之。

学生时期,有着许多朋友的“首领”一般都有固定的交友圈子。

而罗素就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很自然的打入其中。

但被罗素模仿的人,并不像是罗素进步的那么快。

于是很快……

原本只在圈子边缘,但很快罗素就成为了圈子的中心。

再往后,原本的中心就被疏远成了边缘。

因为那人的定位和罗素完全重复了——而性能上远不如罗素。

会因为他的爱好、他的性格而聚集起来的圈子,自然而然就会被罗素所掠夺。甚至被掠夺了身份的人也不会憎恨罗素……

因为人怎么会憎恨另一个自己呢?

他只会憧憬——因为罗素正是他“理想中的自己”。

如同以欲念催动的魔镜,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最适合自己的、“理想中”的朋友。

并非是表演,而是“成为”。

你喜欢和朋友讨论什么游戏,我就去了解、学习;

你喜欢朋友擅长做菜,我就学习烹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