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2(2 / 2)

加入书签

“北羌王三子,老大是羌族王妃所生, 背后势力也都是羌族老部族,最为好斗。”陆秋成有些恼火的对林晓寒说道:“之前此人就领军与大晋军队有过几次摩擦, 若是他继承了新王, 对大晋最为不利。”

“北羌王老二是西梁女子所出, 有西梁势力扶持。西梁虽与大晋交好, 但却并不想让北羌与大晋的关系和睦。毕竟大晋与北羌关系恶劣,西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他若是继位了, 恐怕大晋也讨不到什么好。”

“只有老三是先帝送去联姻的大晋宫女所出, 会说大晋官话, 还识得汉字。对大晋也较为友好,我们自是也希望由他继承北羌各部势力。只是如今这位三王子在北羌百姓间虽有名声, 但背后势力却最弱。只要他两个哥哥中的任何一个继位, 他恐怕就是第一个被铲除的对象。继位的希望是最渺茫的。”

林晓寒给陆秋成倒了壶茶, 淡然的劝道:“烦也无用。西梁倒还好些, 这北羌的王位,大晋是一点儿也插不上手。最后也只能但听天意。”

“我倒是希望那老北羌王能熬久一些。”陆秋成握住林晓寒的手道:“毕竟他一天不死, 北羌与大晋一天就打不起来。”

“如今你都有六个月身孕了, 还有三个月就要临盆。若是到了节骨眼上突然开打, 还不知到底要如何是好!”

林晓寒明白陆秋成的担心,若是老北羌王一死, 新王继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晋与北羌恐怕就要开战。

而燕云城作为西北最重要的军事阵地,恐怕就要成为第一个面对北羌大军的城池!

陆秋成如今是燕云知府,一届文官。倘若是开战了,城守留下,他倒是可以与林晓寒提前离开。

只是以陆秋成的性子,绝不可能临阵脱逃,是定要与燕云的将士与百姓们一起共存亡的!

到时若是林晓寒临盆在即,他即不放心林晓寒在路上的安危,也不可能陪着他一起走,实在是两难的境地。

陆秋成心中担忧,因此时常去城郊看望镇西大军。同时又动员城内百姓加固城墙,加强守备,给镇西大军的慰问也送的更勤了。

镇西大将军成乾也是个经验颇丰的战将,近日里带着手下一干大军操练的更加勤勉了。

成乾在燕云边境驻守已有二十多年了,从一个小兵一路熬上来,升为了如今的镇西大将军。

他先后送走了四位知府,这位新来的陆秋成,之前也早有耳闻。

成乾是个粗人,往日里是最不喜欢这些朝廷文官的。他一个武将平日里与知府没什么交集,除了粮饷不足时,或是需要奏报朝廷时与他们往来也不多。

可陆秋成上任以后,就老是往镇西大营里跑,还时常给将士们送些慰问贴补的。成乾大将军见他十分关心边境守备之事,与他也时常聊起镇西大军如今遇到的难处。

比如燕云城南城墙薄弱,若是遇到包围,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地点。或是燕云人流混杂,时有北羌探子混入其中探查城内情况,若是之后开战,恐怕对大晋也极为不利。

陆秋成听了,倒是记在了脑子里。很快就派人去加固了城南的城墙,又在燕云城弄了套登记系统,特地招了两个记录员。

他要求每日入城往来的人员,勿论身份,连流浪的乞丐都必须一一登记在册。这政策一开始很麻烦,还被入城经商的商人和富户吐槽了很久。

然而进行了两个月后,就抓住了四个北羌探子,还顺藤摸瓜查到了一个与北羌王储来往密切的商户。

陆秋成将这些人羁押起来,又绘出人像悬挂在城门口以示警戒。还在城里设立了一个粥棚,专门给登记在案的乞丐和流浪儿发放食物。

有了这一套流程,燕云城内外的治安好了许多!小偷小摸的人都少了。

再加上陆秋成上书晋文帝,说燕云苦寒,百姓保受战争之苦,需休养生息,提议给燕云的百姓与商户都减了一成税。

晋文帝大笔一挥,便准了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