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1 / 2)

加入书签

督权但不能随意插手。

既然如此,学院日常消费也不能光靠别人给钱,要自负盈亏,所以它同别的书院一样,也有自己的学田,靠学田经营支撑学院的开销。

衙门会给予一定的财务资金帮助,但只是叶如尘在任期间。

往后换了知州,谁知道人家怎么想,将来的事将来再考虑,主要还是靠学院自己,看能不能发展下去,有没有实力站稳脚跟。

学院的管理方式与传统书院、学堂大不相同,叶如尘基本是将现代的教学模式搬了过来,又结合实际情况修改了一下。

学院目前只设了小学部和初中部,共九个年纪,以教书育人为目的,首要办学宗旨不是科考。

但也不会脱离科考,该靠拢还是要靠拢的,四书五经是基础课程,必学的。

小学还能随便点,但初中就要全力准备科考项目了,初三结束学院会统一组织大家考童生,无论是否考过,都照常毕业,后续不会再管。

学院的一把手叫院长。

在这一点上,衙门还是有点小权利的,虽不能直接插手学院教学管理,但可以推选学院院长,毕竟出了钱,背后还打了官府的招牌。

第一任院长毫无疑问是叶如尘,或者说,名誉院长。

因为他主业是一州之首,不可能专心管理湍水学院的,所以就请了文尚书院的陈先平山长过来兼职副院长。

副院长人选也是寻了一圈,实在找不到比陈山长更合适的了,陈山长虽然年纪有些大,但比较开明,想事情也通透,办夜学时与他接触很多,感觉是个不错人选。

可毕竟他还是文尚书院的山长,或许忙不过来。

本来叶如尘对这事也没报太大希望,没想到提了一嘴后陈山长立刻就应下了。

陈山长本就看好叶如尘,听完叶如尘对于学院管理、发展的讲述之后更加支持,并表示在文尚书院的事情不多,可以试试兼任。

他还提出了一个别样的想法,正中叶如尘心头。

因为书院招生基本都是童生起步,或秀才往上,更有甚着只收举人,比如当年赵淮安差一点就能去的西林书院。

陈山长提出,湍水学院这边假如真的有人能考上童生的话,那可以由学院推荐他们去城内其他几个书院读书,帮学生开条明路。

虽然是否真有人能从他们湍水学院考上童生还不能保证,但努力努力万一成功了呢。

叶如尘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这事儿暂且就这么定了。

报道这天,湍水学院进门第一进院子就是报道处,有好几名教职工在那里办理学生入学事宜。

因为提前通知了学习的住宿制,所以学生们都是大包小包由家长送着过来的,门口热热闹闹。

虽说招生信息是写明了要女学生的,可真正来的人不算多,不过真的有人家愿意让自己姑娘过来,叶如尘就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学生们年龄大小不一,八九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人数最多。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家中也读过一点书,但因为各种原因

,或家境贫寒、或调皮捣蛋等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学下去的。

本以为大多都会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想到其中还来了一些商人之子。

商人并不都是大富大贵的,也都是普通百姓,可能比穷苦庄稼人要强些,起码有些小钱,能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