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1 / 2)

加入书签

如尘停下,将元公公扶下车,笑眯眯问:“如何?”

元公公捂着心口,“初时有些惊恐,生怕摔了,但叶大人骑得很稳,丝毫不颠簸,而且速度轻快。”

叶如尘这才慢慢的说起了关于自行车的想法。

牲畜拉车太贵,尤其是马,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且还需照看牲畜,喂养饲料等等,寻常百姓根本养不起,若是出门要么走路要么租车,极为不便,而且畜生受惊失控的事情常有发生。

“臣认为,若是能造出不需人力牲畜拉车,骑上就能自己走,主动权控制在骑车人手中的代步工具的话,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养牛马驴的人家还是少的,当有了更便利实惠的代步工具,出行方便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往来沟通就会增加,有助于共同发展促进。

“往近了说,官员们上朝、应卯,并不是每个人都坐马车,若能有一辆自行车,骑上就能走,想去哪里去哪里,岂不快捷。”

要知道在城内行走,人流涌动,马车禁止疾行,速度不比自行车快,停车还要找专门的地方,防止马被人偷了。

叶如尘几句话就说动了皇帝和安王殿下,转而又道:“但目前,这车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为什么?”安王问道。

“这辆只是臣临时想办法做出来展示用的,看似无碍,但问题甚多。”

叶如尘将车推到两人面前,仔细介绍分析各个部位。

车架是木头做得的,虽然能用,但沉重易变形,容易损坏,并不耐用。

最麻烦的部分是传动链条和轴承。

叶如尘这辆车相似不同于现代自行车,他想了替代装置,设计将脚踏与后轮连接传动,虽然能骑动,但远远比不上现代自行车。

而现代链条目前还做不出来,虽然大燕朝已经能练钢了,但要造几百个一模一样的小钢片一时半会还是很难的。

再者“路”也是个大问题,燕京城天子脚下,路自然修得好,皇宫之内更是光滑平整。

可乡野地方、城郊小路,都是土路坎坷难行的,一场雨后更是泥泞不堪,自行车根本不好走,况且还是没有橡胶的木制车轮。

问题环环相扣,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所以这辆自行车目前来说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成本高实用性低,没有性价比可言。

皇帝问道:“既如此,叶卿为何还要提出来?”

叶如尘回答:“陛下,问题虽多,但不是不能解决,只要将技术一点点提上来,总有一天可以实现。”

回到御书房,叶如尘拿出图纸展开,上面赫然是自行车各个部件详细图样,往后翻,还有可以拉货载人的三轮自行车,幼儿学步的儿童自行车。

“技术可以提升,问题可以攻克,只要敢想敢做便,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能。”叶如尘说道。

还有路的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点叶如尘在当年殿试时就提起过。

如今水泥已经有不少地方使用,水利、建筑、国防均有涉足,但还远远不够,范围还能再进一步,普及水泥路,让大燕道路真正做到四通八达。

叶如尘带自行车来并不是要现在推行自行车,而是以它为开端,说出自己的目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千年发展史,每一次大跨步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如栽培粮食、制作农具、驯化牲畜;再往后,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烧瓷制铜铸铁炼钢等等。”

叶如尘道:“其实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发明创造,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只是太慢了,我们被时间推着行走,数十年上百年才迈出重要的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