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 / 2)

加入书签

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史记·晋世家》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lù,彤弓矢百,玈lú弓矢千,秬鬯一卣,圭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另,勾践和夫差也可计入春秋五霸,大家的观点不同,因为他们俩后续还有别的剧情,放到后面写。

另,补充一点关于春秋战国的时间点划分(文中采用了历史课本的划分,但更喜欢以下吕思勉之划分,根据孔子《春秋》的时间点作为起止,因为春秋之名源自于此)

吕思勉《中国通史》:春秋时代,始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鲁隐公元年,为西元前七二二年,终于前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明年为战国之始,算至前二二二年秦灭六国的前一年为止,共二百五十九年。

吕思勉《极简中国史》:从公元前七二二年起至四八一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这期间,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后人遂称为春秋时代。

钱穆《国史大纲》:春秋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左傳記載史事較春秋為明備,又下續至哀公二十七年終,凡二百五十五年。若自周平王東遷一并計入,共三百零三年。

第2章 秦王扫六合2

——秦!王!扫!六!合!

五个光华夺目的篆文大字凭空出现,横亘在天幕之上熠熠生辉,如若华美的宝檠银钰,刹那之间险些闪瞎了众人的眼睛。

至于先前的玉楼金阙、云窗雾阁,早就宛如风卷残云一般,消失在光焰万丈之中。仿佛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仅是他们的幻想罢了。

齐桓公一脸惊愕,完全没反应过来。

他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瞪着双眼,迷茫地看了看身边的管仲,复又看向迢遥的天幕之上。那五个锃光瓦亮的篆体大字,依然还是岿然不动地横在天地之间,目测起来坚若磐石。

齐桓公:?????

他目瞪口呆地盯着“秦王扫六合”的天幕大字,仿佛是在辨认其中的字体,又仿佛是被这天道预言般的文字,惊吓得完全说不出话来。

秦、王、扫、六、合?

什么东西啊!!

难道不是上苍降下旨意,让他可以安心去举行封禅大典吗??他连自己这次封禅大典的举行要去哪处名山大川都想好了,就告诉他这个??

而且这天降异象!这个祥瑞!

明明是出现在他们齐国的上空啊!关西边的秦国什么事!他们秦国在西边大老远的,怎么可以平白无故抢我们齐国上空的祥瑞啊!

不是,等一下,真的不是搞错了吗?

齐桓公茫然而又不敢置信地,掐了掐自己的脸,又掐了掐管仲的脸:“仲父,天幕之上所写,那是秦国的文字吗?你可认得这几个字?”

管仲的脸色也是惊异万分,睁大了眼睛,又惊又疑地看着天空的五个篆体大字。

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显然,他们家国君,其实早就已经认出了那五个大字。只是不敢承认、更不愿意承认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