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1 / 2)

加入书签

写秦始皇听完之后,顿时感到十分悔恨、无奈感叹、最终将侯生释放——】

【这些情节,如同俗套的民间故事一般。】

【对于这样浮夸张扬的编造故事,司马迁并没有采用这一段的情节,而是仅采用了前面两个作为引子的部分。】

作者有话说:

贴一个《说苑·反质》侯生vs秦始皇

侯生至,仰台而言曰:“臣闻知死必勇,陛下肯听臣一言乎?”始皇曰:“若欲何言?言之!”

侯生曰:“臣闻禹立诽谤之木,欲以知过也。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台阁,连属增累,珠玉重宝,积袭成山,锦绣文采,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酒食珍味,盘错于前,衣服轻暖,舆马文饰,所以自奉,丽靡烂熳,不可胜极。黔首匮竭,民力单尽,尚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臣等不惜臣之身,惜陛下国之亡耳。闻古之明王,食足以饱,衣足以暖,宫室足以处,舆马足以行,故上不见弃于天,下不见弃于黔首。尧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阶三等,而乐终身者,俗以其文采之少,而质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

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

侯生曰:“陛下之意,方乘青云飘摇于文章之观,自贤自健,上侮五帝,下凌三王,弃素朴,就末技,陛下亡征见久矣。臣等恐言之无益也,而自取死,故逃而不敢言。今臣必死,故为陛下陈之,虽不能使陛下不亡,欲使陛下自知也。”

始皇曰:“吾可以变乎?”

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若陛下欲更之,能若尧与禹乎?不然无冀也。陛下之佐又非也,臣恐变之不能存也。”

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

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

本章参考:《史记》《资治通鉴》《说苑》等

李开元.焚书坑儒的真伪虚实——半桩伪造的历史[J].史学集刊,2010(6):1-12.

第28章 秦始皇焚书坑儒5

公元前233年, 秦王政十四年。

嬴政坐在露天的亭子里,身边的案几上摆着无数卷的竹简,面前则是韩非与李斯二人。

有一批博学之士还在不断地记录、描摹着来自碧空的言语与画面, 既而送到嬴政的面前。

那些人埋着头,分工协作。

只是竹简用以记录, 似乎还是繁琐了一些。记录没有多少信息,便已经堆满了案几。

昔日的文字刻在甲骨与钟鼎之上。竹简与之相比, 自然是方便许多。然而——

嬴政觉得,这还不够。

他已经知道“纸”的概念, 它的重量极轻、厚度极薄, 可以承载的信息非常之多。

据说“纸”是由“植物纤维原料”制作而成。

但何谓“植物纤维原料”?

嬴政看了眼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

顿时, 很是羡慕后世的发明与技术。

那些博学之士还在奋笔疾书, 要将天幕的内容完完整整、分毫不差地记录下来。

他们虽然分工协作, 但同样的内容需要由不同的人多记录好几遍,以防出了差错。

嬴政则与李斯、韩非一起。

他们观看着天幕上述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各自都了解到许多额外的信息。

嬴政在这一年, 还是秦王。

他还没有成为秦始皇, 而后面的“焚书坑儒”之事, 自己也一概不知。

嬴政:我吃我自己的瓜:)

他今天召见韩非与李斯, 是想要商议统一天下与法家的思想, 尤其是要拉拢韩非。

之前,韩非的《孤愤》《五蠹》等书传入他们秦国, 嬴政看了之后,就觉得他很不错。

后来又在天幕上看见——

后世称韩非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嬴政:我的!人才都是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