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9(1 / 2)

加入书签

法得到草种进行种植。直到他们浴血拼杀到东蛮王城,才终于找到草籽。

紫花苜蓿,是秦家先祖,用命换回来的。

自那以后,秦家牧场中遍野尽是苜蓿草,秦家骑兵也成为了唯一能力压东蛮的存在。

只可惜,先帝忌惮秦家,在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秦氏一族流放后,也将秦家牧场烧成灰烬。那个自私多疑又胆小懦弱的皇帝,生怕有人得了苜蓿草,再培养出同秦家军一般所向披靡的骑兵,威胁到他那所谓尊贵的皇位。

如今,苜蓿草种未绝,秦家骑兵亦如是。秦纵知道,这是楚霁想要告诉他的。

进了西郊农场,二人并未先行去看苜蓿草地,而是种植土豆要紧。

秋土豆的种植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楚霁记得那句口诀叫“处暑不早,白露不迟。”【1】也就是说,最好在处暑和白露之间种植秋土豆。明日是八月十二,恰逢白露,否则楚霁也不会放下许久未见的二哥,这时候跑来种土豆。

自打楚霁收到二哥来信,便要求农场修整出数十亩的田地来。

西郊原本是荒地,土地贫瘠,未经开垦。于是,楚霁便命人垦荒,遍种苜蓿。苜蓿草是优质的豆科牧草,除了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以外,还能固氮肥田。

因此,现在农场里的土地虽称不上肥沃,但种植土豆这种适应性广的作物,也是足够的了。

农场的负责人叫周林,正站在土地旁,指挥着农场众人起垄。

“还是按照以前的要求,务必记录在册,事无巨细。”楚霁看着田间热火朝天的场景,嘱咐着周林。

“属下知晓,大人放心。”周林郑重地回答。

楚霁的农场里有要求,

所有种下去的作物,其种植的土质、灌溉的水量、起垄的距离、种子的密度等等都要详细记录,以寻找最高产的种植方法。

同时,产量尤为突出的作物,更要从中选取优质的种子,一茬接一茬,优中选优地进行种植。

经过三年大面积的实验,楚霁的农场中,绝大多数的作物,其产量都可以在大雍原有的水平上翻一番。

按照楚霁原本的打算,在明年春耕时,他便将农场中的优质粮种发放给沧州民众。现在又有了土豆这样的意外之喜,楚霁便准备等秋土豆收获之后,明年按照百姓的个人意愿领取土豆播种。

见这田间他和秦纵也插不上手,楚霁便趁此闲暇带着秦纵在农场中走一走。他知道,秦纵看见苜蓿草,早就按捺不住了。

楚霁和秦纵一同踏进了苜蓿丛中,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从田垄的这头走到那头。

走到农场边缘时,秦纵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楚霁闻言摇头:“是我该说抱歉,未经你的同意 ,便擅自种了苜蓿草。”

秦纵并未说话,而是席地坐在了苜蓿草丛中,轻嗅苜蓿花香,望着天边的冥冥薄暮。

“月亮出来了。”他轻声呢喃。

这话倒是稀奇。

此刻已是傍晚,西边的天空中坠着大片落霞与残阳,很是引人注目。

而东方薄暮中挂着的一轮浅淡秋月,寂静无声。

若是旁人,少不得要感慨一句夕阳之壮美。秦纵却偏爱皎月之清雅。

楚霁坐在他身旁,双手撑地,仰头也看着那一轮凸月。

两厢无言,唯有风吹过,惹得苜蓿悠然。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