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会有人告诉你。”

孙常侍刚打开瓷瓶吞下一颗,听了楚霁的话,顿时心下一惊。

楚霁在盛京,竟还有人手。

这一认知,彻底让孙常侍熄了反抗的心思。

他只得诺诺地应了个“是。”

孙常侍带着自己的侍从,灰溜溜地走了。

不论孙常侍做何想法,这一次,楚霁算得上收货颇丰,一石三鸟。

扩大了兵权,召来了卓询之,又在皇帝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

毒自然是下了些的,就在楚霁亲手奉上的香茶里。

只是并不像楚霁所描述的,和秦纵所演出来的那样恐怖。

吓一吓他罢了。

几日之后,便是除夕。

蒯民这几个在军营里的人都回了州牧府,就连在盐场的蒯息也回来了。

楚霁亲自写了对联和福字。

一伙人正在州牧府里忙碌着,贴春联。

州牧府的朱漆红门处最是热闹。

“右边低了,稍高一些些。”

“再往下去一点点。”

“就这样,不要动了。”

纪安站在门前,昂着脑袋仔细观察着正门口的对联。

州牧府的正门很高,即使是蒯民蒯信二人也要架梯子。

两人此刻正按着上联,一左一右地站在折叠梯的两侧。

蒯民终于得了纪安的肯定,连忙叫蒯信按住对联,自己掀开对联的一个角,拿起浆糊,均匀地涂抹着。

相较于蒯民蒯信二人的狼狈,负责挂灯笼的两人就惬意多了。

除了州牧府的门头以外,外墙上每隔两米也要挂一个灯笼。

这事儿由蒯息和薛正负责。

只见两人手捧灯笼,脚尖一点,便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不多时,州牧府外头便被灯笼围绕,看着格外喜气。

众人都在忙着,楚霁和秦纵自然也没有躲懒。

贴对联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

在这个没有各种胶的时代,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浆糊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两人为了这一份新年的参与感,便决定一起和浆糊。

其余的人,包括厨房里烧火的杂役都被纪安调走,或是去买年货了,或是去贴对联了。

因此,不算狭小的厨房里,只余下楚霁于秦纵两人。

秦纵没做过和浆糊的活计,便被楚霁支使着到炉灶后烧火。

先烧一锅开水。

生火这事儿,秦小将军做得驾轻就熟。

他少时便随父在军中,战事吃紧时,哪怕是尊贵如秦少帅也要亲自生火燃灶。

见人做得有模有样的,楚霁便也放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

楚霁宽大的袖口没有用襻膊缚住,依旧是被扎成了两个蝴蝶结。

他手法娴熟地打了一盆凉水,又加入面粉,搅和起来。

雪白的面粉融入凉水,将清透的凉水也酿出纯白之色。

渐渐的,盆中出现了稀散的糊状液体。

“水烧开了吗?”楚霁偏头去问。

秦纵急忙从灶堂后探出头:“我看看。”

话音刚落,他就听见了楚霁的笑声。

“怎么了?”秦纵疑惑道。

楚霁将筷子放下,随后从怀中拿出锦帕,用清水稍稍浸湿,笑着走过去。

“秦小将军这是变成秦小花猫了?”

秦纵面色微窘,他一早便感到了不妙。

厨房里的灶和军队野外搭的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