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3(1 / 2)

加入书签

而这些,都出自女性之手。

“本官任命,班如乐意,家属愿意,匠人服气,民众支持。不知道诸位在反对什么?干卿何事?”

最后的一个“干卿何事”字,已然带了极大的不快。

“诸位皆知,本官向来任人唯贤。但也请诸位记住,州牧府不养闲人。”

若说楚霁原本的话让他们羞愧的话,这里就是明晃晃的警告了。

众人心头一惊,不敢再言语。

“大人此举,可是有重武轻文之嫌?”一个之前不说话的人突然开口。

楚霁一早便注意到他了。

从一开始,他就不曾参与过众人的讨论。

只是默默听着,默默思考。

此人是沧州的工官长,王超。

负责沧州百工之事。

与班如的职责相似,只是班如负责的是军用器械,他的更多是民用工程。

杨佑曾与楚霁说过,当日在设计沧州的地下排水系统的阀门时,是此人与他一同翻阅典籍,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意义的建议。

是个可用的人才。

这人从方才开始,就不曾参与讨论,楚霁倒是也较为好奇。

半晌,竟问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倒是新奇。

楚霁也不恼,只是问:“何以见得?”

王超作揖道:“大人主事沧州后,便对军营进行了大大阔斧的改编,而沧州原有的官员体系尚不曾发生变动。现如今,大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任命女子主管军器制造一事,盖也源于班大人制造出了六发连弩。如此,还算不得重武轻文吗?”

“大人,武固为保障,然文亦是基石。一文一武,相辅相成,才可使一方长治久安。”

楚霁不由得目露欣赏。

难怪杨佑说此人说话做事皆很有章法。

果然不错。

他笑着说道:“说得很好。只是重武轻文一事,着实是冤枉本官了。待卓询之至沧州后,便有分晓。”

只是希望到那时,众人还能接受得了。

王超被楚霁的话给惊到了,半晌才震惊又迟疑地问:“可是卓御史卓大人?”

天下读书人所敬仰的大儒。

他亦饱读诗书,自然不例外。

此刻,他只生怕自己听错了。

楚霁欣然点头。

说着,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你既说本官重武轻文,本官倒有一要事交予你,可为本官证明清白。”

他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知道楚霁这是在开玩笑,连忙说道:“大人吩咐就是。”

“本官限你于一月之内,造出一千册卓询之的所有论作。”

什么!

卓大人所著的书稿,可谓是汗牛充栋。

若是以人力手抄,一人三天勉强可得一册,但那也仅仅是可以抄出其中一本。

沧州读书人本就不多,这更是楚大人下达的命令,字写得丑的也不行。

一月之期,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第八十五章

王超着实是被楚霁的命令给为难住了。

但无论怎样, 他身为工官长,就必须完成应尽的职责。

早上的议事一经结束,王超便命人将卓御史的论作全数找了出来。

沧州虽非文化昌盛之地, 但卓询之乃当世之大儒,想要找全他的书并非难事。

一个上午的时间,王超的桌案上便堆满了书卷案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