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1(1 / 2)

加入书签

他一片赤心要救桐昌城百姓,你们居然说这样的话!”

……

楚霁自出任沧州牧以来的所作所为,让他在百姓心中有了难以想象的公信力。

尤其是在沧州雪灾之后。

一个会为了百姓殚精竭虑,不惜千金散尽的大人又怎么会不顾他们的性命?

更何况,他们都听说了,当初那场雪灾里,为了腾出人手来给受灾百姓治病,楚大人高烧了三日都没让姜先生回去。

这叫他们如何不敬爱楚大人?他们又怎么会相信区区流言?

“主公如何看?”

听闻这消息时,杨佑正在院中与楚霁下棋。

他轻飘飘地落下一子,成合围之势。

楚霁思忖片刻,笑着执起白子。

“自寻死路尔。”

随着楚霁的话音落下,棋局已然骤变。

原本被逼入绝境的白子反将一军,将那黑子吃了个一干二净。

“周珩的心思几乎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你要做的,一是为百姓解毒,二是弄清楚周珩是怎么做到的。”楚霁严肃道。

从知晓桐昌城瘟疫之时,楚霁便怀疑过这位名声极盛的胶州牧。

毕竟要想以人为之力使一城染上瘟疫并非易事,若是没有手握权柄之人的支持,几乎不可能。

那日姜木传回的消息叫楚霁更加肯定了心中的怀疑。

赵协是个十足的荒淫君主,但却实在是没颁布过什么收“青黄税”的政令。

这个时代消息滞后,旁人或许不晓。

但孙常侍和宦汲每半个月便会传回一次盛京中的消息,可却未曾提及过“青黄税”半个字。

如此看来,这让桐昌城陷入更大的危机中的事件,便全然是捏造的了。

周珩的目的也很明了,姜木的书信中已然提及

——皇帝下令要火烧桐昌城。

也就是姜木他们在茶楼听见的,皇帝要做的天怒人怨的事情。

这倒是真的。

孙常侍传回的密信中也

不住感慨,皇帝陛下实在狠心。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能激起民愤?

若是在百姓危亡垂死之际,这位州牧大人又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振臂高呼,何愁无人支持,何愁师出无名?

原书中这假仁假义的周珩并未得到过什么着墨,想来是被当时沧州传出的疫病打了个措手不及,尚未反应过来便染病而终。

想到这里,楚霁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所谓权势,当真可叫人盲了心智。

“主公可是有意于胶州?”

杨佑的问询打断了楚霁的思绪。

他冷然一笑:“这胶州牧的位子,既然周珩做得不欢喜,那便只好我为其代劳了。”

第九十五章

果然不出楚霁所料, 当杨佑领着救灾物资和两千精兵踏入胶州的那一刻,耳边便弥散着“皇帝下旨要火烧桐昌城”的如沸之议。

让人不寒而栗。

那些尚有亲人好友被困在桐昌城中的人更是心如刀割,恨不得以身代之, 又恨自己无能,没法子解救家人。

恐怖与忧惧充斥着整个胶州,弥散交织, 最后转化为泼天的愤怒。

大不敬之语随处可闻,却已然无人顾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