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4(1 / 2)

加入书签

蒯民思虑周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楚霁轻笑出声,脸上扬起笑意;“你忘了,有阿纵替我守着。任何人、任何信,都别想越过胶州边境。”

胶州与沧州的交界处是一座边陲小城,川门县。

这座小城放在整个大雍的地图上来看,实在是小的可怜,几乎都找不着影子。

但是仅仅只论胶州与沧州的话,却是咽喉要道。

尤其是对于周珩来说。

信息的传递、物资的补给,都要经过这座小城才能流通。

对于这样的一座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城市,周珩自然是不惜兵力地守卫着。

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人竟胆大到如此地步,明晃晃地埋伏在他的身后,打着这座小城的主意。

况且,周珩手下的兵力也是有限。

其他城池的守卫也需要人手,尤其是桐昌城外,周珩担心楚霁会弃沧州城于不顾,取道弋江,到桐昌城求得庇护。

因此,桐昌城外兵力最多,川门县其次。

但即便如此,这座小城全副武装,也不过只有五六千守军。

面对这五六千人,秦纵可不会手软。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受周珩压迫的穷苦百姓。

这里的守军,全部都是周珩的心腹,与周珩沆瀣一气,帮着他坏事做尽,就如同桐昌城外的那些守军一样。

否则,周珩也不会如此放心地将守城工作交给他们。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秦纵便带着手下的一千兵马,以极为强势轻松的姿态,打开了川门县的大门,又以风卷残云之势,将城中守军尽数俘虏。

此战下来,川门县守军死伤无数,更有俘虏三千余人。

在秦纵这里得

手后,薛正与万鲁也迅速行动起来。

捷报一日一日地传到秦纵手中。

倒不是薛正他们手里的信鸽够快,而是但看各城各县向着周珩发去的八百里加急的求援战报更快一些。

只不过,这些战报都落在了秦纵的手里,一封也不曾越过川门县。

只怕时至今日,周珩都还以为自己的胶州城一片太平,能够任由他搜刮民脂民膏。

川门县西南角的城楼上,秦纵目光古井无波般地看着外面的尸体。

就在刚才,秦纵率领着手底下的人,击退了想要夺回川门县的胶州军。

他身旁的士兵也同他一样,驻守在城墙上。

他们手持武器,连成了一条线,注意着胶州的一举一动。

秦纵擦拭着双月画戟的手柄,那上头是楚霁亲手为他纂刻的“秦纵”二字。

他身后,百十公里开外,便是楚霁战斗的地方。

但是秦纵没有回头。

他的任务,是守好这座关口。

守住这座关口,便是守住了胶州边境,也守住了两座州府的人民,更是是守住了楚霁未来的万里江山。

第九十九章

蒯民办事效率极高, 很快便根据沙盘制定好了营救路线,又发布了召集乡勇的告示。

百姓们本就一腔热血无处挥洒,恨不得能为这次战役多出一份力, 一看到这告示当即便报了名。

接下来的日子里,胶州军依然保持着高频次的进攻。

城墙之上,硝烟四起, 战火连天。

城墙下的青壮们也不闲着,热火朝天地挖着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