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8(2 / 2)

加入书签

都知道宋朝茶盐官卖,商人向朝廷支付银两,取得盐引,才能合法贩卖食盐。这保毅军既非朝廷,也不是任何衙门,如何发得盐引?又有谁肯认?

“不是朝廷发的那种盐引,是私人票券。”阮晓露耐心解释,“凭它,可以低价购买食盐。诸位只需再跑一次腿。但大伙既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想必也不介意多跑几程路。”

商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肚子问号打架,不知先问哪个。

一个契丹富商眯着眼,心里计算一番,不信道:“小人汉话不佳,误解莫怪。姑娘方才说,是以四分之一的宋国官价购买……”

“是辽国官价。”

阮晓露此话一出,一桌子商人都精神了。

“辽国官价!”

宋朝盐税深重,一斤盐能卖到百钱以上。而辽国鼓励商业,盐业管理得当,加上市场稳定,每斤盐只卖一二十文钱。近年战事频繁,物价上涨,但也超不过三四十文。所以常年有人走私辽盐入宋,让宋朝官员很是头疼,甚至因此放开河北榷盐,抵制辽盐的倾销。

刚才这阮姑娘放大话,说以官盐四分之一价格进货,众商默认她指的是宋朝官价,估算之下,颇觉有利可图。没想到她竟而以辽国盐价为锚,那不相当于白送!

那契丹富商反倒不太信:“那盐场管事能答应?”

几文钱一斤的盐,谁卖谁亏本。

阮晓露笑而不语。其实李俊旗下的盐场多半都推广了晒盐,成本降到煮盐的几十分之一。就算几文钱一斤售出,也依旧有的赚。据说盐田附近归附百姓都已过上了吃盐自由的生活。阮晓露提出的“辽盐四分之一”售价,虽然比盐帮平时定价略低,但他们既然想要扩大销路,那就得稍微让点利,不能算她坑人。

旁边一群倒酒喽啰不忿,七嘴八舌道:“怎么,瞧不起俺们梁山的信誉?”

几个商贾连忙澄清:“不敢不敢,小人们谨慎起见,多嘴问一句。”

说归说,几人交换眼神,哪敢相信什么虚无缥缈的“江湖信誉”。

真有那么阔气的盐场?真的能从海上直达?真的会有人等在那里,卖盐给他们?那里产的盐,不会涩得不能吃吧?……

此时忽然帐门掀开,几个女真奴仆探头探脑。

乌老汉赔笑,探进半个脸:“我们乌烈郎君听闻这里开宴,特来凑个热闹。”

---------------------------

灰菜踱着方步,拣个空位坐了,跟阮晓露和几个商人略略点头,让人给自己斟了碗酒。

女真人自古在苦寒之地渔猎为生,过惯了物资极度匮乏的生活。于是形成习俗,谁家宴请客人,路过的见者有份,谁都可以进去吃喝一番,主人家不可吝啬拒绝,否则遭人指点。

灰菜不知从谁那里听说阮姑娘弄来了烤驼峰,他自从担任观察使以来,许久没吃这等珍馐,当即食指大动,不请自来,拔出手刀割了一块白颤颤、滋滋冒油的骆驼脂肪,洒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