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儿子叫黎海朝、小儿子叫黎海生,小闺女叫黎萍萍。

温暖发现人类幼崽,真的超级可爱。

尤其是听到他们甜甜的叫:“叔叔、婶婶好。”

“你们也好啊!婶婶拿糖果给你吃。”温暖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牛皮纸的袋子,袋子里是她自己做的牛轧糖。她把袋子打开给每个人两颗糖。

“每天只能吃两颗,吃多了会蛀牙哦!所以这糖果让你们妈妈收好!”

温暖给每个孩子分了两颗糖。

然后把牛皮纸的袋子递给了陈晴玉。“嫂子,这个你收好,糖果不能让孩子多吃。”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陈晴玉发现这糖果她都没见过,但看着包装应该不便宜。给孩子们几颗已经够了,还拿着算怎么回事啊?

“嫂子,你和黎大哥也可以尝尝,这是牛轧糖是我自己做的。”温暖笑着道,她发现黎家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不能在人家家里白吃白住。幸好有个空间,等下拿一些口粮出来。

黎海潮和陈晴玉夫妻俩听到温暖的话,才没有推辞。

陈晴玉带温暖和陆雁州上了楼,给了他们一家东厢房的房间。“被褥我都晒过了,你们就住在这间行吗?”

“行!麻烦嫂子了。我们先收拾一下,随后下去!”温暖微微点头。

陈晴玉出去之后,温暖把竹门关上。她小声的在陆雁州耳边道:“你帮我看着点人,我从空间里拿一些粮食出来。”

“暖暖,拿出来会不会不太好,要不然我们直接给钱吧?”陆雁州其实也在花城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粮食的话,他觉得带着也费力,本来想到了黎家,把自己和温暖的口粮的钱给黎国豪。

温暖听到这话,忍不住瞪了陆雁州一眼。“以你对你战友的了解,他会要我们的钱?”

陆雁州想了想微微摇头。

“所以我们自带粮食最合适。至于钱的话,等我们走的时候再给。谢谢人家款待我们。不过粮食咱们不能拿太多,就三十斤面粉和三十斤大米,你觉得怎么样?”

温暖认真的说着。

“媳妇,还是你考虑的周到。”陆雁州看到温暖消失在空间里,但是依旧可以跟他对话。心里依旧觉得惊奇,可听到温暖的声音,便觉得踏实。

温暖在仓库里放了不少的布袋子。

没多会儿,她就装好了米、面。“雁州哥,你把这些先拿下去,我把咱们房间收拾一下。”温暖以前也去过了海岛,她知道海岛蚊虫多,所以她买了不少的防蚊虫包和驱虫粉。

她换了一身简便的衣服,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海景,阳光撒在海面上,整个海面波光粼粼,像是洒满了金子。

有一群海鸥飞来飞去,海风徐徐的吹过,真是舒服。

不过她也不好在楼上待太久,便起身下了楼。

“老陆,你和弟妹来我们家里做客,哪里需要你们自带口粮,这不是打我的脸吗?你们愿意来我们这里玩,我欢迎还来不及呢!”黎国豪推辞不让自己媳妇收下。

陈晴玉之前听到黎国豪说,他的战友和他媳妇来自己这边玩几天。她本能的想要拒绝、自己一家人的日子都过的磕磕巴巴,粮食都不够吃,再来两个成年人,日子就更难了,所以她心里一点儿都不欢迎。

可她做不了自己男人的主,就盼望着人别住太久了。

他们这贫困的小岛,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

可见到陆雁州和温暖本人之后,尤其是温暖,真的太漂亮了,她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看看人家穿的、戴的,一看就是生活富足!

也对,不富足的话,也不会想着来这小岛上度假。

真是大城市的人!但温暖并不高傲,反而平易近人,这样的人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更没想到他们居然还自带口粮,这好感度更是蹭蹭的上涨。她都为自己之前的想法而羞愧,觉得自己真是太小气了!

可看到自己男人打肿脸充胖子的样子,这心里又不好受。

“黎国豪,我命令你收下。这年头谁家的粮食都不宽裕。你要是不收下的,那我们就去老乡家借住,不住你们家了!”

陆雁州目光严肃,黎国豪听到这话没办法,只好收下。

黎国豪把粮食递给了陈晴玉,“晴玉,把饭菜准备的丰盛一些,等下我拿钱让海潮去老刘家买三斤五花肉。”

温暖正好听到人家夫妻的对话。“黎大哥、嫂子,你们不用这么麻烦,我听说靠海吃海,在我们内陆很少能吃到海鲜,咱们家里有什么就吃点儿什么就好,不用破费!”

“啊……这……”陈晴玉听到温暖的话微微有些傻眼,因为在他们海岛上,如果给客人做一桌海鲜,那真不是待客之道。

温暖见他们夫妻俩傻眼的样子,忍不住笑着道:“我说的是实话,要不然我也不会让雁州哥联系黎大哥,来这边做客!”

陈晴玉觉得这客人也太好养活了吧!

黎国豪听到这话。“那我去抓条新鲜的鱼!”

说着他就转身走了出去。不过大概十分钟之后,温暖就看到黎国豪抱着两条三斤左右的海鱼。

“弟妹,咱们中午吃这个鱼行吗?”

温暖猛点头,“你抓的?这也太厉害了!”海鱼蛋白质丰富,鱼刺也少,口感很好吃!

“行!”

陈晴玉收拾海鱼,温暖觉得自己干坐着也不好,便走过去帮忙。

“弟妹,你和陆兄弟出去转转,看看有什么喜欢吃的水果摘回来。等你们回来差不多早餐就好了!”

温暖这样,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让她帮忙,许是会越帮越乱。

还不如让孩子们带她去摘水果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